基金

基金投资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只要是投资,就难免有盈有亏。有时候亏损是因为市场形势不好不可避免,有时候亏损是因为自己没能掌握投资技巧。尽管买基金就是把钱交给专家理财,但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基金时也会陷入一些误区。因此,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在投资基金的过程中是否犯了以下这些错误。

  买新基金

  基金销售渠道对新基金的宣传比较多,投资者接触最多的也是新基金的信息,因此,很多人习惯购买新基金。从理性角度看,新基金的择时择股能力缺乏历史判断依据,且新基金存在建仓期和封闭期。如果大盘上涨,选择新基金的收益会落后于老基金;如果大盘下跌,等等再买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这样看来,新基金不是原始股,并不能创造财富神话。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买老基金也许是更理性的选择。

  过度分散

  有的投资者持有的基金多达十几二十只,甚至有的人已经忘记自己买的是什么基金了。其实,过多的数量不利于持续追踪基金表现,未必能分散投资风险。基金投资的关键是选好基金经理,在对基金经理择时择股能力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3——5只即可,资金量较大的选择5——8只也足以分散风险了。

  基金净值宁低勿高

  一些投资者谈到某些基金时说:“净值太高了,还是找个净值低点儿的买吧。”其实基金净值是历史业绩的累积,净值高是业绩好或者分红少的结果,并不影响基金未来的业绩。选择基金主要看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如果投资能力强,净值高的基金的净值可能会一路走高,像华夏大盘精选这样的高净值基金,可以算作强者恒强的一个例证。而如果投资能力差,择时或者择股能力不当也可能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有的投资者觉得净值低的基金收益高,其实核算收益率主要看相对值,不能只看绝对值。以投资10万元为例,购买10万份净值为1元的基金和5万份净值为2元的基金,如果收益率达到10%,同样可以实现1万元的收益,这时净值高低和收益率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买不同的基金就能分散风险

  有的投资者认为买不同的基金就能分散风险,比如持有3只沪深300基金。3只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跟踪的同样是沪深300指数,持有的股票的品种和比例是相同的,价格波动和指数本身一致性较高,不能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有的主动型基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某家基金公司的内需增长和增长贰号两只基金由同一个基金经理掌管,重仓股和持股比例都十分接近,如果投资者买了这两只基金,当然无法实现分散投资的效果。投资者在买基金时,一定要多了解一些基金的状况,与其买重复的基金,不如加仓已有的好基金。

  长期投资就是拿着不动

  很多投资者买了基金后不再变动,可能就错过了高位减仓的机会,或者突然发现基金经理早已不是自己中意的那个。基金是适合投资者长期投资的品种,但是不等于什么品种都适合长期投资,什么时候都适合拿着同样的组合不动,不追踪基金的变化。长期投资和阶段性持有并不矛盾,适时减仓和调换是回避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

  以历史论英雄

  经常有投资者说:“这只基金好,挣钱了;那只基金不好,还套着1/3呢。”基金投资的收益是时点和品种的综合表现,基金挣钱可能是因为当初介入的点位比较低,而赔钱可能是基金经理投资能力有限。在单边牛市表现好的基金未必能在震荡市里表现出色。单纯依据绝对收益来判断基金优劣显然有些偏颇,囿于历史成本而不做基金投资品种的调整,投资者可能会在下一轮行情中错失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