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赎回撬高打新基金收益
春节后市场的表现让权益类基金开始回暖,不少基金走出1月连连下跌的阴霾。但出人意料的是,2016年以来,在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表现最好的权益类基金竟然多是打新基金,而上涨的原因竟然是巨额赎回导致。但分析人士也表示,这种情况多位个别情况,捡漏套利的机会也并不大。
巨额赎回带来的“高收益”
2016年以来,净值表现最好的多为去年成立的打新基金,其中光大欣鑫A居全部基金收益榜单之首。2月16日,该基金单日净值涨幅为37.84%,今年以来回报率高达52.88%。此外,还有几只打新基金同样也是遥遥领先。2016年以来,易方达新享A净值上涨37.17%,易方达新益I净值上涨15.85%,长盛新兴成长、兴业聚利等净值也都出现大幅抬升。
奇怪的是,这几只基金自成立以来净值波动并不大,只是最近发生了明显的跳涨。一般情况下,基金净值单日的涨跌幅不应超过10%。但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巨额赎回所致。
巨额赎回对基金净值影响的传导方式如下:合同规定,基金的赎回费在一定时间内全额计入基金资产,当巨额赎回发生时,若剩余基金资产很小,那么赎回费带来的资产收益将对剩余基金资产产生明显影响。也就是说,大量资金出逃后,那些“被留守”的剩余份额净值会突然提升。
在IPO新规之下,打新基金的日子的确不好过。去年以来,原本“受宠”的打新基金却成了“烫手山芋”:新股申购中签率连创新低,无论从发行数量、募集规模到收益率,打新基金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再加上近段时间股票和黄金市场相对走强,导致打新基金面临巨大的赎回压力。
“捡漏”套利可能性不大
基金的巨额赎回与基金的投资者结构密不可分,当市场有任何风吹草动时,引发基金大比例赎回的往往都是机构投资者。“当一只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很高时,其隐藏的不确定性也会比较大。”天相投顾基金分析师田熠认为,这种不确定性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巨额赎回引发基金净值的实质性波动,或涨或跌都有可能,这将直接影响基金持有人的投资初衷;另一方面,当巨额赎回发生后,基金由于规模过小或面临清盘风险,这会对剩余持有人产生更大的冲击。
从传统分析角度看,机构投资者占比高代表看好这只基金,但如果比例已经超出合理范围(如达到90%以上),其净值表现往往将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场下跌时,机构投资者提前赎回,基金经理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必然打乱其原有投资节奏,甚至被迫“割肉”以应对巨额赎回,留给操作相对滞后的个人投资者“一地鸡毛”;市场上涨时,大资金的提前撤出同样会让基金经理陷入被动,使得剩余投资者错失赚钱机会。
近年来,单日基金净值大幅波动的现象明显增多,这与行业发展有很大关系。基金市场逐步出现了渠道定制类产品,即传统的销售渠道不甘于只作为交易通道,其转型成“中间商”也参与到产品设计中,由此产生了所谓的定制化基金。但当市场出现一定变化时,此类定制化产品的决策一致性较强,难免出现集中赎回的现象。
而对于近期因巨额赎回导致个别基金净值大幅上涨的现象,有很多声音认为短期存在着“捡漏”机会。如果机构在基金中占比很高,市场转好时部分资金会撤出进入股市,投资者或许可以赚到一些“超额收益”。但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巨额赎回是否发生、哪些基金可能“中招”均不明朗,再加上散户投资者对产品信息、持有人结构等情况了解有限,通过“捡漏”套利可能性不大。
“这种赚钱机会看似很美,实则难以捕捉。”田熠指出,此类机会的触发条件有四点:一是,机构投资者占比非常高;二是,机构投资者需要巨额赎回,并且甘愿承担赎回费的损失;三是,基金成立时间较短,且机构投资者持有时间不长、赎回费率较高,由此产生的赎回费足以带动净值大幅上涨;四是,基金处于开放申购状态。若想获得此类收益,上述四点条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