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上证指数是怎么计算的?

  “上证指数”全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于1991年7月15日公开发布。上证提数以“点”为单位,基日定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提数定为100点。随着上海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于1992年2月21日,增设上证A股指数与上证B股指数,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势。1993年6月1日,又增设了上证分类指数,即工业类指数、商业类指数、地产业类指数、公用事业类指数、综合业类指数、以反映不同行业股票的各自走势。至此,上证指数已发展成为包括综合股价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在内的股价指数系列。

  指数计算公式:

  上证指数是一个派许公式计算的以报告期发行股数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

  计算公式为:

  上证指数=(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基期股票市价总值)×100

  其中:

  ①市价总值=∑(某支股票市价×总股本)

  即——每支股票的总股本*股价,然后在相加求和。这里的每一支,是在上交所挂牌交易的每一支股票,包括A股和B股;

  ②报告期即计算上证指数的当期;

  ③基期股票市价总值的算法;

  上证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即上海证券交易所首个交易日)作为基期,那么,基期股票市价总值即指1990年12月

  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中所有股票的总市值。

  而当时一共是8个股票:延中实业(600601)、真空电子(600602)、飞乐音响(600651)、爱使股份(600652)、申华实业(600653)、飞乐股份(600654)、豫园商场(600655)、浙江凤凰(600656)。

  By the way,如果您是一位老股民了,看到这些股票,是不是会有些感慨呢?

  所以,

  基期股票市价总值(理论上)=∑(以上8只股票市价×总股本)

  看到这里,问题就来了。

  从公式可以看出,上证指数是基于股票市值的变化计算而来的,有人会有疑问:

  上海交易所不断的有新股上市,原有上市公司也会增发新股,新股增加,总市值必然会增加,而及其股票市价的变化理论上并不大。

  这么多年来,总市值已经大了无数倍,那上证指数岂不是应该要涨上天了?

  指数修正

  为了剔除新股上市等非交易性因素对指数的影响,在计算上证指数时,基期股票总市值会按照一定规则,不断进行修正。

  以下为需要修正的几种情况:

  1、新上市:凡有成份证券新上市,上市后第十一个交易日计入指数;

  2、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3、除权: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权基准日前修正指数。

  修正后市值=除权报价×除权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权股票);

  4、汇率变动:每一交易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该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修正指数;

  5、停牌:当某一成份股处于停牌期间,取其正常的最后成交价计算指数;

  6、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终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进行指数修正;

  7、股本变动:凡有成份股发生其他股本变动(如增发新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变动日前修正指数。修正后市值=

  收盘价×调整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变动股票);

  8、停市:A股或B股部分停市时,指数照常计算;A股与B股全部停市时,指数停止计算;

  是不是看得懵懵懂懂的呢?

  小约接下来就为大家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比如,对于新股,目前上证指数采用的是上市第11个交易日起计入指数的方式。

  也就是说,一只新股上市后,前10个交易日,其市值变化不纳入上证指数的计算,从第11个交易日起,其市值开始纳人指数的计算。也就是说,从该股票上市的11个交易日起,它的(市价*总股本)才会加入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求和公式中,但同时,基期股票总市值也要进行修正,也要同时加上(新股总股本×第10个交易日该新股收盘价)。

  这样一来,新股上市对于上证指数的非交易性影晌也就完全消除了!

  附录——名词解释

  ①A股:人民币普通股票,由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票。

  ②B股:人民币特种股票,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只不过投资者在境外或在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

  ③H股:即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

  ④除权报价:由上市公司分红、送股、配股等行为引起,由证券交易所在该股票除权(息)交易日开盘时发布的参考价格,用以提示交易市场该股票因派息或发行股本增加,其内在价值已被摊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