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选择基金时应该关注什么

  选择基金时应该关注:

  1、基金本身

  前期表现:大部分人在选基金的时候,都会下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更倾向于选择前期表现较好的基金。那么,是否前期表现好的基金,后期会持续给力呢?答案是否定的。对基金的业绩进行统计,可以发现,上一个季度表现亮眼的基金,在下一个季度往往会让人失望。前期积累涨幅较高,后期增长乏力;前期跌狠了,之后往往会超跌反弹,这个现象很符合大家的常识,同时也符合均值回归的理念。长期看,在其他影响因素一致的情况下,基金的长期业绩将趋于同类平均水平。

  持仓集中:对于一只基金来说,持仓越集中,基金的业绩就会越好,但是相应的,波动也会越大。基金的持仓越集中,重仓持股对于基金的业绩影响就越大,重仓股波动较大时,也会相应的引起基金业绩的较大波动。看基金的持仓是否集中,可以看基金资料中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的总持仓的比例。持仓分散的话,是能够平滑波动的,但是,过于分散也会造成业绩钝化。这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看大家的需求。

  机构投资者占比: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的基金,表现往往较好。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成“跟着机构买基金”。相较于广大小散,机构投资者往往有更专业的分析能力,并且由于资金量大,往往会进行实地调研和考证。所以,跟着机构买基金,也不失为一种思路。不过,机构占比达到95%甚至98%以上的基金除外。这类基金之后单讲。

  基金经理:学历和从业经验:拥有硕士和博时学历的基金经理平均业绩表现会更好。投资年限越长,业绩表现更好。这点显而易见。学历高的投资经理,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背景,同时从业年限长的基金经理,所经历的市场情况也越多,对行业和个股的研究也更加透彻,所谓“老司机”。因此,学历高、从业年限长的基金经理,在基金回报和风险控制两方面的表现都显著更优。

  基金经理人数:同时管理一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人数较多,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不同的基金经理对于基金的管理或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共同管理会导致每一位基金经理的想法并不能够完全体现,从而对基金的业绩产生负面的影响。

  跳槽次数:基金经理跳槽次数多,对基金的业绩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每跳槽一次,对于新的公司体制和所要管理的新的基金都需要经历一个熟悉的过程,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金的业绩。

  2、基金公司

  注册资本和年限:注册资本高、成立年限久的基金公司,业绩会更为理想,风险控制做的也更好些。基金公司的注册资本高、成立年限久,意味着能够提供更强大的投研支持,同时运营和管理经验丰富,公司整体架构更为完善,在基金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更为有利。

  权益类管理总规模:基金公司的权益类资产管理规模越大,业绩和风险控制表现越好。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规模越大往往意味着公司在产品的管理方面更有经验,同时也需要投入的投研支持更多,这直观有利于基金的业绩。

  另一方面,公募基金的业绩排名也不是白做的。业绩好的基金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从而规模更大;规模大的公司,表明管理能力强,也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这样形成一个正反馈,强者恒强。

  最后,管理规模提升后,也能够一定程度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基金业绩。

  以上的分析结果都是基于统计数据,意味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满足某一条件的基金,大概率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但不是一定。希望这些统计结果带来的结论能够在大家挑选基金时帮助大家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