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CDR基金是什么,该如何选择?

  “独角兽回归”“CDR基金”“战略配售”频频露面,那么到底什么是CDR基金?CDR,这个缩写分为两部分理解较为方便“C”和“DR”。前者是指的“中国”,后者是“存托凭证”,整体就是“中国市场发行的存托凭证”。听名字就知道这个东西不是一个新鲜创造的东西。的确如此,在国外市场早已有类似产品的发行。这次的红筹回归发行CDR实质是二次上市。

  1、CDR基金是什么

  “CDR基金”是指以战略配售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基金,这些基金可投资以IPO、CDR形式回归A股的独角兽。华夏、南方、易方达、嘉实、汇添富、招商分别设立了战略配售型基金,每只基金募资规模上限为500亿元,规模下限为50亿元。产品将优先对个人投资者发售,单客户购买上限50万元,其余将于6月19日由特定机构投资者认购(包括社保、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除华夏基金最低认购起点为10元外,其余五只最低认购起点均为1元。

  很多人说,独角兽基金类似于打新基金,其实这个区别还是很大的。打新基金一般是采取网下申购的方式,利用资金优势获取足够的股份,然后新股开板就会卖出。而独角兽基金主要是采取战略配售的方式,就是企业上市时,企业把一部分股份单独拿出来给指定的战略投资者,比如CDR基金,同时一般会有一年的锁定期。

  而且他们均有六个月的锁定期,6个月后会转场内交易,根据一般经验转场内后会有一定的流动性折价。虽然是锁定期三年,很多人担心流动性的问题,其实在二级市场上可以随时交易兑现,折价也不会太多,所以那些说因为三年封闭期而不能购买的理由肯定不能成立。

  2、值不值购买看什么?

  能不能购买CDR基金要看基金的收益率。基金的收益率看什么呢?看基金的投向或者说投资范围。

  根据官方渠道,CDR基金的投向主要是CDR、IPO和高评级债券类产品,因此这个产品收益率的关键就是参与CDR发行能获得收益率。网上有人分析,基金的结构是30%认购CDR份额,30%参与IPO,40%现金管理。如果是这样子的话,权重最大的40%现金管理,CDR只有30%,那么基金的收益率主要是理财的收益率了。初善君不认同这个比例限制,一切都需要看官方内容。

  那么接下来,参与CDR发行能获得收益率高低看什么呢?是看企业发行的价格。举个例子,为什么现在IPO涨幅那么大,因为某会给了发行20倍PE的指导限制,假设发行时PE都是100倍,相信所有的企业都会破发的。那么关键就是这些企业上市的定价安排。

  关于CDR的发行定价机制,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作出官方解读时明确以下要点:1)试点创新企业将充分通过询价来发现价格;2)监管部门要求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本着审慎定价、公平配售、有利于市场稳定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原则科学设计发行方案,确定合理的发行价格和估值。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事情到时候再看:既不可能完全按照A股市场现有的发行定价,也不会完全按美股市值来进行估值和定价,其询价结果极有可能介于两者之间。初善君认为这个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人民认购的量。

  既然发行价格的定价机制都没定,现在所有分析能不能买的结论肯定都是错的,希望各位小伙伴别被高收益率或者低收益率忽悠了。

  3、二个角度看CDR基金

  在这里在给大家提供另外两个看问题的角度。

  一是即使没有确定定价机制,我们还是可以通过看看CDR发行企业来判断。

  根据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试点发行CDR的企条件包括,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红筹企业,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创新企业(包括红筹企业和境内注册企业),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且估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或者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而且据报道,第一批入围CDR名单已出炉,共有8家企业,除了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四家之外,还有携程、微博、网易以及舜宇光学。看着这些企业的名单,其他的且不说,把CDR基金叫高科技基金,初善君就第一个不服。而且为什么没有包含小米呢,小米大概率是第一家发CDR的了。

  所以第二个角度就是看看这次卖基金的热度。

  首先是几只独角神兽,他们以这样的二次上市方式回归是综合成本最低的。不用从外面退了,拆了架构,那么大的体量,想想就行了。这样只是将一部分股票托管并依此发行CDR,不仅可以方便变现,而且将各种不确定性风险都控制在很低的范围内了。从独角兽角度来说,这笔交易是划算的。

  在从管理层的角度,召唤神兽回归这都快成为夙愿了。毕竟神兽在外于里子面子都是不合宜的,所以之前有“战略新兴板”现有“CDR”。

  而且在规则中还有这样一条“红筹企业境内上市之后,境内发行的CDR与境外股票暂不安排互相转换。”这可以说是相当“良苦用心”了,即使国内的CDR溢价再高,也难以和外面的股票形成套利了。而且如果试水成功,CDR还可以继续定增,最终国内的份额比例超过外面的比例也不无可能。那时候就应该是国内的价格去影响外面的价格了。好吧说远了!

  从参与者说吧,终于要说到你关心的这6大只基金了。这里从的两个例子阿里巴巴的ADR和facebook的IPO对比来说明为什么这六大只基金相当必要了。当时阿里巴巴在配售对象方面相当侧重于机构投资者,宁愿以一定折价来锁定一定时间。所以他将90%都给了机构投资在,而只有10%给了剩余投资者。facebook的IPO在上市初期就将的1/4配给了散户投资者,散户投资者也没有让其失望,在上市之后用股价的大幅波动“回报”了他。

  所以在资本市场维稳的背景下,锁定机构投资者就是很有必要的。从机构的资金角度来看,以前可能从银行或其他地方也就出去了,但是现在将风险分散到每个投资者身上而不是由金融机构承担是主流,所以通过对公众发行基金份额这样的方式巧妙的将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变成机构投资者,而且是“战略配置”投资者,那是多么令人喜悦的事情。

  而且基金的流动性设置方面也很巧妙,封闭期是是3年,而最快也是6个月后才能够转到场内进行交易。纵观国外上市后的价格波动情况,无论初期如何翻雨覆雨,一般到了6个月之后就折腾累了归于平静,这时候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就是估值了。

  就基金这个主体来说,这个活儿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活。不费劲,还讨好。

  所以综合的结论就是,我摒弃了我之前的观点。尽管同时发行的这六只基金融资规模已逼近天量,但是考虑这件事情的主要推动者并非是基金公司。这个热闹还是可以策略性选择凑一下的。个人觉得6个月之后上市交易,看看折价情况再去选择性买入,不失为一个不错抉择。

  无论你是冲着上市之后的可能的高估值,还是未来的成长性,都没有必要那么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