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从美国公募基金现状看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趋势

  2018年A股巨幅波动导致基金投资者在2018年投资权益类基金中损失惨重。其实,一直以来在公募基金行业都存在着“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困境。大多数的投资者还是在市场行情好、市场处于相对高位的时候多买基金,而在市场行情不好、市场处于相对低位的时候不愿意进行基金投资。这使得中国的基金投资者整体盈利体验不佳。与此同时,中国普通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接受程度不高,大部分家庭的资产配置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银行理财产品上,这样的配置结构导致中国很多家庭的资产受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大。

  相比之下,美国居民则主要将资产通过基金等方式配置到股票、债券等市场上。美国家庭投资者持有大量的公募基金用来应对应养老、应收收入下降、教育储蓄等问题。而且美国居民在投资公募基金方面大多有着不错的盈利体验。目前美国所有公募基金,11%被美国机构所持有,89%被家庭投资者所持有。

  在这个背后是美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发的金融市场,同时美国也拥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市场。某种意义上,了解美国的公募基金的发展历史与过去发展的趋势,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公募基金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参考意义。

  美国共同基金在过去的10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体而言美国共同基金行业过去十年发展的趋势可以总结为:

  1、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

  美国共同基金的规模在2017年年底就已经达到18.7万亿美元,其中在2018年8月长期共同基金已经达到16.4万亿美元的规模。美国共同基金行业规模居世界首位,而且其共同基金行业规模仍然在稳步上升中。

  共同基金是美国过去二十年来金融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其实从1999年以来美国共同基金的数量就一直远多于股票的数量。目前,共同基金在美国普通民众和家庭中的普及率很高,持有共同基金的美国家庭的比重为45%。

  在美国的公募基金中,股票型共同基金占55%,债券型共同基金占22%,货币市场基金占15%。

  2、美国养老资金加速了公募基金行业发展

  在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进程中,401K计划为代表的养老资金配置共同基金的行为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共同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美国引入401K计划之前的十年里,美国共同基金行业规模增速年化增速为10.96%,而在引入401K计划的十年里共同基金行业规模年化平均增速增加了22.97%。某种意义上说,401K计划为代表的美国养老资金入市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共同基金行业的发展。

  目前,规模庞大的养老金已经是美国共同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披露的数据显示,美国DC计划和IRA计划合计持有8.8万亿美元的共同基金,在美国全部的共同基金总规模中占比达到47%之多。

  3、被动投资被美国兴起

  美国权益市场已经相对有效,且主流的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等指数编制较为合理,使得美国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很难跑赢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而且指数基金在费率上和主动管理型基金相比有着绝对的优势,这使得美国的投资者更愿意通持有成本较低的指数基金来进行资产配置。同时,美国以401K为代表的养老金在过去10年都不断地加大对指数基金产品的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指数基金产品的规模增长。

  美国的ETP产品的规模在过去10年多年里也在快速地增加,而ETP产品中主要是股票型的ETF产品。从美国的ETP产品类型分布来看,目前股票型的ETP占所有ETP规模79%,而股票型ETP中大多数是股票指数基金产品。

  截至2017年年底,指数及ETF产品的规模已经达到6.7万亿美元。目前,美国指数基金已经成为美国公募基金中重要力量之一,指数型基金在美国越来越受投资者的欢迎。在股票指数基金中,投资于标普500股票指数的指数基金规模最大。

  4、基金持有费率下降趋势明显

  从美国公募基金的费率数据来看,最近二十年美国共同基金的持有费率一直在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在1996年,美国的股票型共同基金的平均费率为1.04%,这一数值到2017年已经下降到0.59%。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费率也从1996年的0.84%下降到2017年的0.48%。

  从1996年以来,美国无论是主动管理型基金还是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平均费率均有所下降。尤其在美国市场相对有效的情况下,主动管理型基金难以取得超额收益,投资者更愿意将大部分的资产集中投资于费率较低的基金中,尤其是费率较低的指数基金中。

  随着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的膨胀,投资者对低成本基金的旺盛需求和公募基金行业本身的竞争都在推动着美国共同基金行业费率的下行。

  5、FOF产品发展势头迅猛

  近年来美国公募FOF产品发展势头迅猛,且公募FOF的资产规模占整个美国公募行业的比重一直在提升。在1990年至2016年期间,公募FOF管理的资产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高达28.89%,是同期美国共同基金行业资产规模复合增速的两倍多。

  公募FOF产品在美国得到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规模庞大的养老金资产配置了公募FOF为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长期资金。同时,美国的法律法规的放松鼓励了美国居民增加退休储蓄,打通了居民退休金与公募FOF产品之间的联系。

  伴随着美国公募FOF产品的发展,ETF产品在公募FOF迅猛发展与被动投资日渐主流的背景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6、另类策略基金及海外基金发展迅速

  由于包括FOF在内的机构投资者配置的需求,过去二十年那些提供另类策略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混合及债券型基金得到了更多投资者的青睐。为了迎合机构投资者希望分散投资风险、降低组合中的各类资产相关性等需求,基金管理人设立了各种不同策略的基金,包括股票多空策略、市场中性策略、相对价值策略、事件驱动、宏观对冲等另类策略的基金。这些基金的出现有效地丰富了机构投资者的配置选择。

  同时,美国机构投资者的长线资金对美国以外的市场配置需求旺盛,这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海外基金的发展。美国海外基金数量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约4倍。

  随着中国投资者群体的日益成熟,居民财富不断增加,未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也必然更加成熟。对比美国过去公募基金发展历史并结合中国国情,笔者认为未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可能会有以下几个趋势:

  1、公募基金规模有望得到进一步快速增加

  过去10年多年时间里,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截止2018年10月公募基金行业的总规模只有12.9万亿,其中非货币基金总规模仅为4.4万亿,这一规模不足美国公募基金规模的4%。

  中国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个人财富的增加,中国居民理财的需求十分旺盛,未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规模有望继续得到快速增加。而且随着监管机构对基金公司外资持有比例放宽,未来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参与竞争。与此同时,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银行、证券公司、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进入公募基金行业。未来公募基金行业会有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参与竞争,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促进公募基金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国内养老资金的逐步入市,这些资金可能像美国401K计划那样带动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

  2、产品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

  (1)权益类基金占比会有所提升

  目前,公募基金规模中有65.23%的规模为货币基金。随着集中性管理、流动性新规、赎回指导意见等对货币基金流动性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货币基金正在告别“拼收益率”的年代。2018年有大量基金公司开始发行短债基金或者将现有产品转型为短债基金,以期用短债基金部分替代货币基金的短期理财功能。未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必然会改变货币基金规模占比过大的格局。

  从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看,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家庭资产配置在房地产和银行理财产品上,对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过低。随着房价的高企以及“房住不炒”相关政策的落实,未来房价暴涨的概率大幅下降。而银行理财产品目前主要还是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它虽然能够给投资者提供较稳定的投资收益,但银行理财产品能以让中国家庭资产实现很好的增值功能。所以,未来中国家庭有望逐步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重。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养老资金、企业年金等养老资金身上,养老金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对权益类资产配置不足导致这些长线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偏低。未来,养老资金等长线资金有望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重,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是通过公募基金进行权益类资产的配置的。所以,未来混合型基金及股票型基金的占比有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随着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起售金额下调至1万元,未来债券型基金尤其是纯债基金必然面临着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而基金公司在销售渠道和债券投研能力方面和银行相比并不占优势,显然基金公司在权益投资方面更占优势,而在固定收益类产品方面,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会受到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各家基金公司未来可能更多在权益类资产上进行布局。为了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基金公司或更多地发行3-5封闭期的定期开放式权益类基金。

  (2)指数基金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目前主动管理型基金存在着基金经理业绩持续性不高、基金经理变更频繁等因素导致基金业绩持续性较差。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的时候往往又是基于基金经理及历史业绩维度来优选基金。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投资者优选出来的基金很容易存在着“上一年爆款、下一年暴跌”的尴尬局面。这种情况下指数基金有望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除了指数基金规模有望持续增加外,未来指数产品的品种需要进一步的丰富。目前,国内的指数基金同质化比较严重。基金公司在将来或会持续推出高股息、高ROE、高红利、低波动等主题的指数产品以满足机构投资者差异化的配置需求。

  当日,中国的指数基金的发展可能走着一条不同于美国的道路。目前我国的主流股票指数,无论是上证综指、沪深300还是创业板指数的编制都不合理,难以反映中国优质公司价值的增长,在中国指数产品的“指数增强”空间远大于美国。其实,过去几年市场上绝大多数指数增强基金都大幅跑赢了指数本身(包括全收益指数)。鉴于此,未来我国的指数增强基金或许会得到比较好的发展。而指数增强基金中,主要投资中国核心资产的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的整体规模未来有望遥遥领先与其他指数增强基金的规模。

  (3)QDII品种有望得到进一步完善

  目前海外投资对于中国基金投资者来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在全球范围内海外投资已经十分活跃。在过去十年里美国ETP市场中规模增速最快的是美国国内股票ETF,而数量上升的则是国际股票ETF。美国在跨境投资工具上的发展趋势对于国内QDII基金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未来中国QDII产品的规模有望得到逐步的增加,而产品线也应得到进一步完善。

  当前国内市场上的QDII产品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美国和香港地区,对于希望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机构投资者来说,QDII基金无法有效地满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对于机构及个人投资者来说,通过全球化配置分散组合波动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QDII的产品线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未来市场有望出现更多的跟踪英国、法国、日本、印度、越南等不同国家或地区股票及其他资产的QDII产品。未来也可能出现N倍做多或做空股指的QDII以及投资除了黄金和原油以外的其他大宗商品的商品QDII。

  (4)另类基金投资产品线需要进一步完善

  当前我国公募基金产品发行同质化严重,甚至有不少基金公司热衷于发行**基金二号产品(一样的产品投资策略、一样的基金经理,就是基金名称不一样)。与此同时,目标系列基金以及特殊、另类和部分固定收益型等产品却存在缺失的情况,其中另类基金发展严重不足。

  长期而言,如果中国国内的衍生品、商品类等工具出现进一步的丰富和放松,未来国内的另类基金可能迎来长足的发展。当时我们也要看到,尽管未来另类基金的产品线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但这类基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可能也就是小众产品。

  3、基金费率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美国公募基金行业中,费率竞争是过去10年共同基金行业发展的主线之一。目前国内公募基金的整体费率偏高,大多数主流的混合型及股票型基金的总费率在3.25%以上(申购费1.5%、管理费1.5%、托管费0.25%、金额不等的赎回费),这样的费率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显然是偏高的。

  随着公募基金产品的数量的逐年增加,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价格竞争将在公募基金行业得以开展。以债券型基金为例,在银行理财产品起售金额降低在1万元以后,债券型基金将直面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而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费率要比债券型基金的费率低很多。

  事实上,现在公募基金行业已经有不少公募基金开始了费率的竞争,例如南方瑞合三年定期开放式基金就采取结构费率设计,并喊出了“三年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口号,这一口号在该基金募集时成为该基金的一个重要卖点之一。

  公募基金的费率竞争同样发生在ETF产品中,例如2018年下半年募集的华夏央企结构调整ETF的管理费低到0.15%、托管费低到0.05%,这一费率远低于目前市场上的其他主流ETF产品(大多数ETF的管理费为0.5%、托管费为0.10%)。这样低费率产品的出现必然会对其他的ETF产品产生一定压力。

  除了费率竞争外,建立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一致的基金费率体系也是公募基金费率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市场有少数几只公募基金采取结构性化费率设计以期将管理费与基金业绩联系起来,但进行这样尝试的公募数量还是比较有限。

  4、公募FOF有望得到长足发展

  由于A股一直存在着指数波动剧烈且“熊长牛短”特征,这导致很多基金投资者“高位买入、低位卖出、亏损离场”。未来基金投资者需要投基金到投基金组合的转变。因为通过基金组合有效地配置国内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美国指数QDII、港股基金、黄金基金、原油基金、REITs基金等,利用不同资产之间的低相关性实现基金组合净值的“低波动化”。而FOF基金恰恰就是这样的产品,FOF能够帮助个人投资者通过基金进行大类资产配置,从而有效地降低产品的波动性。

  目前我国的FOF产品发展刚起步,且在公募基金中的规模占比极低。随着养老目标基金的推出,未来或许有越来越多居民开始通过配置养老目标基金进行养老资金的配置,这会在很大程度促进我国公募FOF产品的发展。

  但是FOF产品的发展依旧面临着公募基金费率偏高、可选标的类型不够全、投资者接受程度低、税收优惠政策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未来政府或能逐步推出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人们增加养老储蓄以及将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与公募FOF产品关联起来。

  5、基金研究、销售、投资模式都需更专业化

  给投资者赚钱是公募基金存在最重要原因,但是中国公募基金尤其是权益类基金一直存在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困境。这里有市场波动大的因素、有基金公司追求规模导向的原因素、有基金投资者爱追热点并频繁短线操作的因素、也有整个公募基金行业销售模式有待改进的因素。未来,基金公司的产品发展模式、基金销售渠道的销售方式、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模式都需要做出改变。

  (1)基金公司需要追求质量

  将来一定会有更多基金公司会像东方红资管通过给投资者赚钱来快速发展。这些追求质量高于追求规模,关注长期投资高于关注短期排名,将客户盈利纳入基金公司的考核的核心指标的基金公司会因能给投资者赚钱而更受投资者的青睐。

  (2)投资者需要理性投资

  投资者的投资模式可能从股票投资到公募基金的转变,把投资股票的事情交给更专业的基金经理去投资。同时,面对市场上超过5000只的公募基金,投资者还要从直接投资公募基金向选择投资顾问帮其投资基金或者选择FOF产品进行组合投资的方式转变。

  (3)销售基金需要专业投顾

  目前银行为主的基金销售渠道依旧以中收、存量等指标为考核导向,而非以投资者的盈利为考核导向。在基金销售中,能帮投资者选好基金并赚到钱是未来销售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未来公募基金的销售模式可能从现有的卖方模式逐步向卖方投顾模式转变,当然这一转变进程可能依旧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成。

  同时在国内越多越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上线智能投资后,伴随着智能投顾的不断优化,未来智能投顾有望部分代替人工投顾来服务中低净值的投资者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