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短债基金受到市场追捧:短债基金缘何火了?

  基金市场的表现影响着基金公司产品的发行、成立数量。去年以来,债券市场业绩表现突出,吸引众多基金公司在债券市场积极布局,相反股市的不佳表现造成权益类基金市场青睐度降低。一边是短期理财基金面临整改大限,资管规模明显回落,另一边却是短债基金火得一塌糊涂,资管规模连上新高峰。两类基金仅数字之差,为何差异如此之大?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两类基金产品?

  上周,债券型基金发行、成立数量依旧占比较多,其中短债基金受到市场追捧,共有11只新基金成立。具体来看,新发行基金共有19只,新成立的基金有47只,在证监会新注册的基金数量有5只。新发行基金中,债券型基金发行数量较多,有10只,其中有5只政金债、2只短债、1只定开债,新发行基金中有2只养老FOF,2只QDII基金;在新成立的47只基金中,债券型基金占比较多,有29只,其中有11只短债基、4只定开基金,其次是股票型基金,有9只,其中ETF、LOF基金占比较多,共5只;新注册的5只基金中,债券型基金有4只。

  短债基金受到市场追捧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股市调整、货币基金发展受限,与货币基金相似的短债基金迅速蹿红,去年年底就诞生了4只百亿基金,整体规模突破千亿。今年以来,短债基金新成立数量不断增加,仅上周就有11只短债基金成立,短债基金延续去年火爆态势,继续保持强大的吸金能力。未来,作为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资金的替代性品种,短债基金仍将面临继续扩容的发展格局。

  权益基金发展态势好转

  去年,A股市场表现不佳,权益类基金收益惨淡,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25.43%,混合型基金业绩平均下跌14.19%。但今年以来,随着外围市场持续回暖,政策利好显现,A股出现反弹态势,出现量价齐升的格局,市场悲观情绪有所缓和,权益类基金整体收益已突破2%,并上摸3%,其中行业指数基金表现抢眼。数据显示,1月1日至1月22日,区间回报率排名前30的基金中,有超过一半的基金为行业指数型基金,其中获得高回报的基金主要追踪证券行业标的指数,而消费、高端制造板块指数基金也成为部分基金的赚钱法宝。

  可转债基金业绩突出

  今年以来,股市震荡巩固,宽松货币市场为可转债配置提供了较低的资金成本,可转债迎来一波上涨行情,中证转债指数今年以来涨幅已接近4%。21日凯龙转债、佳都转债涨幅均逾5%,25日平银转债获超10万亿网下申购等消息也助推了市场对可转债的关注。可转债大涨,也推动主投该品种的可转债基金开年以来业绩突出,可转债基金净值增长率大部分集中在4%-6%水平。

  债券基金良好的业绩表现持续吸引着基金公司对债券型基金产品的布局,其中短债基金作为货币基金的替代品,未来新成立数量可能会不断增多;可转债市场的上涨行情也会吸引一批资金的进入;科创板的落地、永续债的发行、指数的新增为资金的进入提供了投资标的,政策利好会引导更多资金进入该领域;但是康得新债券违约导致34家公募基金踩雷,未来上市公司债券违约事件频发、业绩表现不佳等会给基金投资产生损失,基金公司在未来投资中应注意避免信用风险。

  相比较来说,短债基金在2018年一路顺风顺水。从新发基金情况看,2019年新成立的短债基金“吸金”已达100亿元,成为2019年最火的基金品类之一。从存量基金看,截至2018年末,嘉实超短债、平安短债及广发安泽短债等基金规模已跃升至100亿元以上。嘉实超短债基金2018年底存量规模达到250.95亿元,进入2018年单只公募基金(除去货币及短期理财)规模前十;平安短债基金也以167.36亿元规模进入30强,广发安泽短债基金四季度末规模115.93亿元,名列2018年单只公募基金前50强。

  为什么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情况?

  一、产品自身的因素。

  短期理财基金与传统货币基金一样,均属于国内货币基金的两个品类之一。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龚丽蔚认为,传统货币基金流动性强,基本可以做到T+0、T+1到账,而短期理财产品则流动性相对较差,产品存续期内一般不可以赎回并且申购门槛较高。

  在投资标的上,2012年下半年开始才陆续发行的短期理财基金,在进入市场的前2年里,投资标的集中在现金类资产,2012年和2013年持仓占比均超过70%,债券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仅20%左右。2014至2017年间,现金和债券类资产的占比不分伯仲,投资占比均在40%以上。2018年,货币政策实质性宽松,资金利率下行,加上监管对投资范围和比例的限定,债券资产投资比重明显增加。截至2018年9月末,短期理财资金投资债券资产比重达到72.82%,现金类资产投资占比大幅降至27.89%。

  而短债基金属于债券类基金,投资标的主要集中于债券资产。近年来由于债市走强,债券配置比例上升,截至2018年9月末,短债基金资产配置中债券占资产总值比重达到91.51%。从具体投资情况来看,短融券配置比例最高,达到45.11%;其次为同业存单,占比18.03%;中期票据居第三,占比为12.21%;金融债和企业占比分别为6.68%和5.12%,其余资产配置比例则均在5%以下。

  从定义可以看出,两者虽然名字很像,但投资标的、申赎风格、工具性特点有很大差别,收益情况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二、监管的影响。

  继2017年12月份基金业协会和基金评价机构取消货币基金规模排名后,2018年12月基金业协会召开基金评价业务座谈会上,提出基金评价机构应淡化对公司管理规模的关注,不再公布包含短期理财基金规模和排名数据,基金管理公司也应不再通过各类渠道宣传短期理财债券基金的排名及收益率,延续了此前监管层货币基金控规模的思路。

  针对短期理财基金,监管部门已下发《关于规范理财债券基金业务的通知》,要求短期理财债基整改分为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券基金和短期理财债券基金两种,每半年需至少下降20%。之所以短债基金规模暴增,一方面是由部分短期理财及基金转型而来。短期理财基金受到监管影响,相关产品将加速转型。未来短期理财基金预计将向短债基金分流或退出,最终将逐步淡出金融市场。

  2018年12月底,兴银基金上报的兴银双月理财债券基金变更注册已经获得证监会批复,这是业内首只获批的短期理财基金转型为债券基金案例。随着整改大限到来,未来更多的转型案例将会诞生。另一方面,从业绩看,短债基金业远好于短期理财基金,也是“吸金”手段。Wind资讯显示,2018年全市场短债基金平均年化回报5.11%,短期理财基金平均收益仅为4.7%左右,货币基金平均年化回报为3.57%。

  综合来看,短债基金受益于债市走牛业绩优势明显,这是其规模和发行持续向好的重要原因。投资者在选择短期理财基金时要注意其转型期限和整改方式,尽量避免在其压缩规模过程中大规模申购,带来难赎回等不利结果。而选择短期债基则要更多考虑债市本身和资金面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