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投资养老基金究竟该怎么做?

  养老已经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国民话题,这个话题早就是老生常谈,久而久之,大家对人口老龄化这个词熟悉却又不敏感,尤其是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90后们,年老离我们似乎已不再是很遥远。

  事实上,人口老龄化在我国社会已十分严峻,在中国,“银发一族”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联合国对于老龄化社会划分标准一般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的人口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1.9%。而少子化、低生育水平现状下,老龄化程度还将进一步加深。想要在年老时依然支撑起较为富足的生活,需要及早为养老投资做出准备。

  年过30未富先老如何保证老有所依?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第一批90后即将跨入而立之年,再过五个月,最早一批20后也要出生了,更残酷的是,人到中年未富先老。

  一份来自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超过半数还未准备养老储蓄,不少年轻人期待政府养老金成为养老主要支撑来源,但却对养老金制度知之甚少,调查样本中,有超过97%的年轻人对养老金了解很少或者完全不了解。

  不少年轻人会发出疑问,我们还这么年轻真的要开始考虑养老么?而事实上,越早的为养老做储备,养老资金越富足,越能发挥资金的长效收益。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养老并不是老年之后的事情,需要及早规划,开始工作就进行养老资产储备是发达经济体国民的普遍做法。越早进行养老储备,才能充分发挥复利的时间效应,从而减少后期的养老储备压力。”华夏养老金管理部高级副总裁孙博表示。

  另外大家思维也要从储蓄养老转变为投资养老。根据《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在不考虑投资的基础上,年轻一代的目标储蓄为163.4万元,都以现金为主,并且未考虑通胀因素。根据当前的储蓄状况和银行存款利率推算,在不进行投资的情况下,需要长达59年的时间才能存够足够的资金。也就是说单单依靠储蓄养老并不现实。

  意识觉醒后的下一步,你需要的是一份符合自己的养老投资规划。每个家庭和投资者的养老目标需求不一样,同时他们的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也会有所不同,这些都对应着不同的投资标的分布。应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组合的流动性,预期收益率,预期波动率,根据这些目标参数再来根据模型计算得出,不同资产的分配比例。但整体而言,低波动,长期增值应该是大部分养老投资人的需求,故避险类资产整体而言应占大头,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变化,风险偏好的推移可适当每年调整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的权重比例。

  同时也要保证投资多样性,坚持长期投资分散预期风险,“安享天年并不容易,需要合理的规划和多年持续的努力,投资者需要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客观化投资策略制定,将现金储蓄、保险、债券、股票或房地产物业等进行合理组合,来实现养老目标。”调查报告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