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万亿住宅维修基金已经沉睡够久了

  多年前购下的房子慢慢老龄化,零件旧了,设备坏了,尤其是共用部位、共用设施丧失了原有功能,必须好生修缮一番直至彻底更新,这笔钱究竟由谁来掏?近来,由于“电梯吃人”事件接连发生,老房子、老设备的维修更新尤其成了议论热点。作为平常人家最大的固定财产,它的身前身后事总让人纠结。幸运的是,参照国外做法,在推行房改、大规模销售商品房的17年前,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制度,2008年又有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这使得我们的家有了重焕青春必需的资金着落。

  然而让人非常意外的是,这笔据相关机构统计,缴存额目前已逾1万亿元的维修基金,绝大部分居然还沉睡着,想要动用它,其手续的繁复、方式的神秘不得不让业主断了念想。尽管早已有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所有权人决策、政府监督”的原则,但因其管理办法过于笼统,实际操作方法不够具体、简便、科学,这笔巨款难以提取成了一个铁定的事实,似乎它理该在银行的账户里呼呼大睡。更让人犯疑的是,甚至连住建和房管部门都弄不清楚这笔钱确切的存量,弄不清楚这笔巨款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单位。

  日常的物业管理只负责保安、保洁以及小修小补,仅靠业主交纳的物业管理费难以支撑共用设施大修,专为此设的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却可望不可及,对于每天都在老去的住房、愈发被困扰的业主,这是一种无法忽略的煎熬。该动的资金动不了,“吃人电梯”之类的大件非换不可,小区物管无奈地选择了硬性摊派,由此生发出业主与物管之间、业主与业主之间的矛盾;有人几度碰壁,便要求政府再下拨一笔专项资金“为民办实事”,可此法对众多纳税人显失公平,况且救不了大多数,亦与相关法规政策不相合辙……僵局不破,无疑会越来越僵。

  如此大的一块蛋糕竟被推来让去,闹得连真正的主人都模糊起来,往深里说,是不愿担责的怠职心态在作怪。此笔专项资金不得挪作他用,又不能以投资的手段“盘活”,山芋一旦发烫,有人便懒得接手,干脆任它长久搁置着。殊不知对于那些交了基金份额的老房子,因管理者的责权利关系没有摆平,等待援手而不得,日日在危如累卵的情状下冒险,实在是一种罪过。

  国家统计局最新权威数据表明,从2000年初至2005年末这近6年时间里,全国共售出商品房超19亿平方米,眼下这批商品房中至少有15亿平方米已进入10年以上的修缮周期;至2020年,更将分批进入行业公认的“大修周期”。另一个无需掩盖的事实是,国内房屋的建造质量是个让人揪心的话题,不少房屋根本达不到“百年大计”的标准,这是癞子头上的虱子,谁都心知肚明。为了我们赖以休养生息的巢穴,迫切需要做的,是停止无益的互相推诿和聒噪,大开脑洞,搬开路阻,合力撑开这把空置已久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