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保本基金申报收紧原因分析

  5月10日,有消息传出,保本基金正被收紧。近年来股市剧烈震荡,投资者都开始选择避险能力的产品,保本基金因此受到追捧,保本基金成为近一年来市场最火热的品种,已连续5个月占据新基金销量的四成以上。业内人士分析,为保本基金担保的担保机构其担保额度接近上限,无法为新发的保本基金继续担保,所以,公募保本基金的申报可能会暂停。但是,基金公司人士并没有接到相关通知。

  “保本基金要成稀缺资源了。”5月10日,上海某股份制银行基金产品经理在朋友圈发消息称,“由于暂停,目前在售产品可能加速募集。”有意思的是,在这条消息的评论栏中多家基金市场部人士打起了广告,“在售品种,××2年18%触发,新发募集”、“××保本基金,3年不触发,历史业绩优秀”、“5月11日××保本基金第二次打开保本周期”……那么,这番热闹景象究竟因何而起?

  随即,采访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并未收到监管部门暂停公募保本基金申报的书面通知。尽管没有明文通知,但确实有收紧的趋势。证监会行政审批流程显示,截至5月11日,自2015年1月1日以来共有142只保本基金申报,其中,101只已经获批,而4月14日鹏华金城保本、万家颐达保本、招商安荣保本获批以来,已经有一个月未出现新保本基金获批。

  而收紧的原因,基金业人士对记者分析,一方面是去年以来A股行情低迷,不断下降的风险偏好让保本基金规模不断扩容,担保公司担保额度接近上限;另一方面,反担保盛行于保本基金的产品设计中,一旦亏损还是得由公募自己兜底。“目前在股债双杀的格局下,保本基金本身也比较难做。”济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主任王群航对《国际金融报》指出了保本基金近期的一个新现象,今年以来,两年期的保本基金数量已经超过三年期的,这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问题。如果运作周期过于短,正好卡在“熊市”结尾,那就真的尴尬了。

  5月10日,有媒体报道称,招商银行某工作人员在向客户推介理财产品时称,“这可能是营业部销售的最后一只保本产品,后面真的没有了。”据该工作人员介绍,刚刚接到分行通知“证监会暂停保本基金的申报”。主要原因是由于保本基金发行规模大增,导致为保本基金担保的担保机构,其担保额度接近上限,已经无法为新发的保本基金继续担保。对于该消息,沪上某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产品部也向证监会相关人士询问了关于保本基金暂停发放的消息,但该相关人士表示没有听说。“目前没有收到明确暂停公募保本基金申报的通知。”上述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保本基金确实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目前担保公司的担保额度都已经到上限了,未来也不是说没有“被暂停”这个可能性出现,或者是上报下批的流程放缓,亦或是需要上交更多相关材料等。

  据记者了解,保本基金的设计原理,就是公募基金在成立产品时引入担保机构。公募基金每年按基金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向担保人支付费用,担保机构则为其兜底。根据《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规定,担任保本基金的担保人或保本义务人,为保本基金承担保证责任或偿付责任的总金额,不超过上一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0倍;如保本基金的担保人或保本义务人为担保公司,除满足上述条件外,担保公司已对外提供的担保资产规模不应超过其净资产总额的25倍。

  据业内人士预估,目前市场存量的保本基金大约有1000亿元规模,其中六七成都是中国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投保”)担保的。中投保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公司资产总额约104.06亿元,其可担保的额度大约2000亿元,但这些担保额度不可能全部用于保本基金。按目前保本基金大扩容的节奏,外部担保额度出现紧张并不奇怪。

  沪上另一家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也告诉《国际金融报》,目前公司并没有收到官方正式的通知。据说,此前申报过相关产品的不准报了,没报过的还可以。“担保机构额度接近上限倒确有其事。保本基金申报得太多了,担保公司额度估计也快用完了”。

  5月11日,沪上某股份制银行投资经理对《国际金融报》称,实际上,早些年保本基金并不是那么多,主要是从去年开始,A股市场出现调整,权益类基金不好卖了,保本基金成为基金公司发行主力。相关数据也佐证了这一情况。数据显示,成立于2015年之前的保本基金共有44只;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之间成立的保本基金累计48只;截至5月11日,今年以来共有44只保本基金发行,总发行份额达1179.62亿份,占全部基金发行的42.95%。也就是说,仅2015年一年发行的保本基金数量,就超过了2015年以前数年发行的保本基金数量;而2016年未过半,发行的保本基金数量已接近2015年全年的数量。

  事实上,针对保本基金发行规模的“天花板”,证监会《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中,就将保本基金承担兑付金额与基金公司上一年度的净资产指标相挂钩。《意见》明确指出,“已经管理的保本基金及拟申请募集的保本基金中,由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及由保本义务人承担偿付责任的总金额,不得超过该公司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的30倍”。而在规模不断“膨胀”的背后,保本基金担保机制中隐性兜底的行业问题,让该类产品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证监会担心风险也是收紧的一个重要原因。”上述产品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公募保本基金担保方面,反担保情况严重,“都是公募拿自有资金担保在前。”

  王群航也提及了反担保情况的风险,“表面上看是担保机构兜底,但因为担保机构担保额度有限,不是每家都会做,所以一些公募为了稳住担保机构,会和担保机构签订私下协议,实际上一旦亏损还是由公募来赔。这样其实是保本基金发行越多,行业风险越高。”

  某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对媒体指出,通常情况下,保本基金的担保费只有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对担保公司而言,这一费率完全不能覆盖保本基金的风险敞口。而对基金公司来说,如果不出反担保条款,保本基金的担保费会大幅提高,费用过高也会影响到保本基金的投资收益。因此,基金公司在发行保本基金时,需要提供反担保条款。若是保本基金出现亏损,则由基金公司用净资产进行实际赔付。只有基金公司净资产不能覆盖损失时,担保公司才会介入。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有净值数据的141只保本基金中,今年以来有67只基金收益为负,占比达47.52%,其中,17只基金的年内跌幅超过3%,2只基金跌幅超过6%。在净值跌幅较大的17只保本基金中,有8只产品成立于2013年,4只产品成立于2014年,2只基金在2015年成立,其中,个别保本基金在今年即将结束保本周期。从净值表现来看,截至5月11日,有33只保本基金单位累计净值已跌破1元发行面值,大多为2015年新成立的产品。

  对此,中投在线研究员吕晴对《国际金融报》表示,现阶段市场震荡,债市、股市的行情都不好,个人投资者很难赚到钱,避险情绪较重,于是纷纷寻找保本基金的庇护。但市场都是同一个市场,保本基金采取的策略是通过固定收益资产利息获取安全垫,基于上述安全垫再从权益类资产上获得超额收益。但是目前债市的收益较低,A股又屡屡下挫,自然出现了一部分回撤。

  据记者了解,由于保本基金通常可以有20%至30%的比例投资股票,在股市大跌时,可能出现净值跌破1元面值的情况。不过,吕晴对记者强调,投资者不必太担心,只要是在新保本基金的发行期或老保本基金由上一保本周期转入下一保本周期的过渡期购买,并持有到期,就可以享受保本机制的保护。而在到期前赎回,一方面是不能享受保本的保障,另一方面还要花费较高的赎回费。

  而根据数据,2013年至2015年之间,在所有保本基金的保本周期内,均实现了正收益。至于亏损,投资者倒是不必担心,真正担心的、紧张的是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