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近期发展前景如何?科创板值得投资吗?
今日午后,双创个股继续下跌,科创50指数重挫3%,创业板指一度跌超3%。个股方面,天合光能(688599,诊股)一度狂泻12%,卓胜微(300782,诊股)跌近4%。覆盖50只“创业板+科创板”龙头股的双创龙头ETF(588330)早盘快速下挫,现跌幅有所收窄,跌2.46%。
长期来看,双创板此次大跌究竟是修整还是转向?机构这么看!
科创板方面,兴业证券(601377,诊股)分析师张启尧认为,首先在宏观环境上,经济正经历从下行到企稳的过程。科创板有望成为最大程度受益于“硬科技”行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红利的前沿板块;其次在盈利水平上,2021年以来科创板业绩持续领跑市场,且更具持续性;最后,估值水平上,经历大幅调整后,已有近4成的科创板个股股价低于发行价,科创50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点。
公募基金配置方面,兴业证券指出,截至2022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仓位已升至5.4%,仍处于低配状态。但整体来看,公募加仓科创板的方向明确。尤其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在科创板遭遇大幅调整的情况下,公募基金仍在逆势加仓。未来随着科创板业绩继续维持高增,机构投资者有望进一步加速增配科创板。
此外,科创板近期也在迎来一系列政策利好。一方面科创板做市商制度落地在即,科创板市场流动性及交易活跃度有望提升,另一方面,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即将发布。开源证券表示,此举有望为科创板引入更多的机构资金。
创业板方面,华安证券(600909,诊股)指出,部分成长板块盈利修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海内外整体偏有利的综合环境将继续支撑市场风险偏好稳定改善,创业板的超跌反弹行情有望持续演绎。建议关注消费修复、稳增长、成长超跌反弹延续三条主线。
除观典防务(688287,诊股)、华熙生物(688363,诊股)、呈和科技(688625,诊股)三家企业,其他425家科创板企业首发募资资金总额已超过6000亿元,首发承销及保荐费用共计322.7亿元,这无疑给券商带来了增量盛宴。
6月13日,科创板开板3周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3周年。
时间拨回至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传来重磅消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之后,各部门“马不停蹄”落地并深化改革,朝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行进。
三年来,科创板一路高歌猛进,成绩斐然。上交所官网显示,目前科创板共有42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5.11万亿元。
《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科创板让更多企业迎来上市资本化机会,但是在市场化趋势下,三年来个股呈现分化态势;科创板运行至今也给券商投行带来了数百亿元承销保荐增量蛋糕。
受访人士认为,上市企业、中介机构、投资者都要回归企业长期成长价值本源思维,券商投行的项目定价以及承销能力将逐步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个股价值呈现分化态势
注册制打开了“闸门”,科创板上市企业在三年里扩至428家。但在市场化趋势下,个股价值呈现分化态势,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大盘行情低迷环境之下,科创板个股波动幅度大,跌幅也是相对明显。就上市首日表现来看,37只科创板个股出现破发,52只个股首日涨幅超过300%。
记者注意到,伴随着A股询价新规于2021年9月18日起正式实施,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开始加速分化。比如,今年三四月份股市比较大幅震荡下跌行情中,科创板新股破发表现一度令打新者“生畏”,科创板IPO发行节奏也有所放缓。之后伴随着市场的回暖,科创板新股表现较好,打新市场也有所升温。
截至当前,304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上市以来出现不同程度的涨幅,其中148只个股区间涨幅超过100%。具体来看,2020年5月上市的奥韦特上市至今累计大涨1038%,纳微科技(688690,诊股)、天奈科技(688116,诊股)、东方生物(688298,诊股)上市以来涨幅均超过800%。
与此同时,124只科创板个股上市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发,百济神州(688235,诊股)等10只个股跌幅超过50%,包括已经“披星”的科创板个股*ST紫晶(688086,诊股)。另外一个“披星”的*ST恒誉上市以来跌幅则超过32%。
“从政策支持以及市场运行情况来看,资本市场行业属性将逐渐‘科技化’,科技创新已成为IPO主流行业,2022年下半年科技创新型企业IPO也将实现大爆发。”经济学家、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未来伴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在全市场落地,公司上市发行定价将更为市场化,“新股不败”的思维定式将被彻底打破,资金端炒新、Pre-IPO投资等不合理的“制度套利”投机行为将逐步终结,促使新股价值回归理性。
张奥平进一步表示,对于一二级市场投资人及上市公司而言,都需回归企业长期成长价值本源思维,才可获取应有收益。而价值投资逻辑的背后,便是深入的产业投资,不再是靠“花拳绣腿”的初级技艺形成的模式与制度投机。这也会对机构投资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产业研究有多深、产业内资源有多广,能为所投资的资产带来哪些增量价值赋能等。
投行“抢食”百亿增量蛋糕
记者整理Choice统计数据获悉,科创板推出及注册制的试点改革下,券商投行迎来增量收入,且市场呈现明显的马太效应,头部券商投行及部分中型券商投行占据大部分市场蛋糕,尤其是“大项目”基本由头部投行“包揽”;而大部分中小券商相比之下收入显得“贫瘠”,甚至有的投行颗粒无收。
某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直言,注册制改革确实带来了增量蛋糕,但投行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考验机构拿项目、投研及服务等能力。头部券商投行有品牌、资源效应,一些“不喜欢”的项目,可能会到中小型券商投行手中。
除观典防务、华熙生物、呈和科技三家企业,其他425家科创板企业首发募资资金总额已超过6000亿元,首发承销及保荐费用共计322.7亿元。作为首发保荐机构,中信证券(600030,诊股)、中信建投(601066,诊股)、华泰联合、中金公司(601995,诊股)分别服务了58家、42家、39家、37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民生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600109,诊股)、长江保荐服务了25家、12家、10家、8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就个股来看,科创板“一哥”中芯国际(688981,诊股)于2020年7月16日上市,首发募资规模超过532亿元,堪称“巨无霸”硬科技个股,首发承销保荐费用高达约6.92亿元,海通证券(600837,诊股)及中金公司是其首发保荐机构。
去年年底上市科创板的百济神州首发价为192.6元/股,首发募资金额约222亿元,首发承销保荐费用4.72亿元紧随中芯国际之后,高盛高华、中金公司为首发保荐机构;大全能源(688303,诊股)、君实生物(688180,诊股)、天岳先进(688234,诊股)、翱捷科技(688220,诊股)首发承销保荐费用也均超过3亿元。其首发保荐机构主要是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601211,诊股)。
“在资本市场注册制时代下的商业机会大增,但对中介机构商业模式将产生颠覆式的影响,券商投行的项目定价以及承销能力将逐步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张奥平告诉记者,此前企业A股上市实行核准制,A股IPO资源是稀缺的,企业基本不会出现上市发行新股失败的情况,投行在上市融资中的承销能力无法得到体现。而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后,将上市流程缩短、审核提速,注册获准后股票发行工作变得至关重要。如何确定发行时机、如何定出让买卖双方都满意的价格,这需要券商投行有强大的行业研究团队及机构投资者资源做支持。而这背后的本质,是需要投行等中介机构回归到为企业长期价值成长服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