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制造业金融怎么样?制造业金融的作用有哪些?

  读书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一种投资方式,哪怕只是每天坚持阅读几页,长期下来也会得到不小的收获与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读书与基金投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相信长期的力量。基于此,金融界&中植基金联合推出读书类栏目“悦读”,诚邀国内外学界、投资圈有影响力的大咖们分享好书,交流读书心得。

  制造业金融怎么样?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本期中国银行(3.23+0.31%,诊股)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为大家推荐研究成果——《制造业金融》【作者邹平座,宗良】。据宗所介绍,为更好地实现课题报告的价值,他们课题组进行了大量调研,邀请相关企业、专家参与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多次座谈会。在完成课题过程中,全程得到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工信部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此次,“悦读”引入这本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也期望给读者在研究制造业金融方面给予正向的、价值观正确的重要参考。

  目前全球产业链的基本布局已经成型。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制造业发展方向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疫情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暴露生产全球化下全球供应链与分销网络的脆弱性。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应急物资的储备问题成为焦点,企业无法以昂贵的方式对其进行长期储备,需要政府从公共利益和安全出发来维护;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使各国出现制造业回流倾向。过去,发达国家产业布局呈现“高端在内、中低端在外”的特点,即研发基地留在本土,中低端制造业则布局于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对这种模式造成一次较大的冲击。欧美、日本等经济体意识到生产线多元化的重要性,开始推动制造业回流。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且国内市场巨大,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即使有强有力的政策激励,产业链也很难大规模转移出中国。但日本与欧美的逆全球化浪潮不容忽视,全球产业链可能在疫情结束后一定程度上脱钩。但也可以坚信,违背市场规律的所谓脱钩是难以持续的。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制造业的发展都遇到了瓶颈。大量资金逃离制造业,甚至出现大量资金在金融系统内空转的现象,这不仅使得制造业投资持续下降,也使得经济运行虚拟化程度上升,金融资产泡沫不断膨胀。1929年与2008年两次全球大危机都与金融资本“脱实向虚”和泡沫化相关。中国也存在明显的资金空转难以进入制造业的情况。

  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的发展和整合往往都是在金融的支持下实现的。比如融资租赁可以解决设备闲置问题,兼并重组可以解决价值链再造问题,专利银行制度可以解决科技研发与转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等。由于制造业有着特殊的发展规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高科技、大平台时代的到来,配套的金融服务体制也应进行变革,制造业金融应运而生,它的支持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走向价值链高端,实现可持续发展。

  金融支持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基础。

  高度发达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制造业还将直接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如金融机器人(10.86+20.00%,诊股)取代银行柜员、信贷员、研究员、风控师等,这不仅将大幅度降低金融业的成本,也将催生一个新的金融服务体系——“制造业金融”。“制造业金融”要求金融产品的设计、金融服务的流程都将产生重大变化。例如,智能化金融技术将与智能化的机器对接,大数据的消费将与大数据的金融对接,制造业物联网将与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对接,可追溯的区块链将与区块链金融对接。制造业金融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制造业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制度安排。

  制造业金融的作用有哪些?

  据宗所在《制造业金融》的书评中介绍,金融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六方面来理解:

  一是,当今世界正在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形态。目前制造业已不是简单的产品销售问题,突出表现为制造和服务深度融合,协同设计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将成为重要方向,这就要求金融要加快构建全周期、差异化、多层次、强协同、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和服务深度融合和实现产业价值链攀升。例如,对飞机和大型设备制造商,考虑到资金需求大、投资回收期长、用户需求稳定的特点,可考虑探索金融租赁等新模式以促进其产业升级。为此,要加强金融机构与制造企业在融资租赁领域的联合,将合作范围从采购领域向市场调研、全球销售协作、金融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和售后服务支持等领域拓展,促进融资租赁业与实体产业加速对接。

  二是,稳步增加中长期融资、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制造转型升级和补短板有机结合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新旧动能的转换期,金融业应加强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制造业获得的资金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但是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长期资金。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不能完全匹配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回款周期,“短贷长用”和“频繁转贷”的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企业融资的可持续性,同时也会抬高融资成本,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未来制造业贷款应在中长期融资比例提升的基础上取得较快的发展。在当前我国制造业增速下行的情况下,不能盲目扩大投资,这可能会加剧产能过剩的压力,关键是要增加中长期融资,推进制造业技术改造,重点对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给予支持,较好地实现短期稳定增长、长期结构优化的目标。实现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精准投放的一个较好方法是运用专项贷款或抵押补充贷款(PSL)。

  三是,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地位。当前我国制造业正逐步进入世界分工体系并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培育一批世界级优强企业和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金融要支持中国品牌成长壮大,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链。金融支持建立多样化的全球品牌,高铁、核电、量子通信、5G、人工智能等领域在我国已有较好的基础,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借鉴德国等发展经验,推动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不断升级,同时对标国际标准,打造世界级产业群,建立一批大型企业引领、大量特色中小企业协同的供应链体系。

  四是,大力支持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境外合作园区。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从蓝图转化为现实,金融要支持中国制造站稳重要阵地。深化制造强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战略的对接合作,强化对中国创造、中国品牌、中国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的金融支持;推动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并购贷款帮助中国制造企业开展跨境并购,投资收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技术优势、产品领先的制造业生产企业或研发机构,为尽快适应和开拓本地市场、实现技术、产品、人才本土化提供高效快捷的通道。

  五是,借助金融科技支持制造业。可以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先进制造业聚集地区,探索建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稳步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开展企业融资、技术评估、产学研转让等业务,打造“一站式”科技金融示范中心;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运用,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金融科技综合服务。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来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建立与新经济、轻资产行业相适应的融资模式。

  六是,加强金融创新,完善风险管理。在加强金融创新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金融风险也可能增加,要在鼓励创新与有效监管之间寻求动态平衡。要重视增强引领全球资金流向能力,提升中国制造的吸引力;大力发挥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降低中国制造“走出去”的货币错配风险;对金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在风险容忍度、不良贷款核销等方面给予差异化对待;建立健全监管框架,有效防止控制风险。让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风险始终处于可管、可控的范围内,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

  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始终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我们期待未来金融更好地发挥支持作用,在制造强国的新征程中书写更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