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基金公司为何出现自购热?

  伴随着近期A股市场回调,公募基金自购现象明显增多。万得资讯统计,截至12月20日,今年以来已有86家具有公募业务资质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合计自购259次,共申购金额达31.44亿元。从类型看,自购基金以债券型为主,其次是混合型基金,而股票型基金、QDII基金和货币基金则鲜有回购现象出现。

  联泰基金金融产品部总监陈东表示,基金公司自购增多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在单一客户持有比例不能超过50%的新规下,基金公司为满足机构投资者的定制需求,通过员工自购和发起式基金的形式稳定产品持有人结构和产品规模;二是基金公司出于对自身投研能力认可或者营销的目的,以员工自购产品与投资者同舟共济作为亮点,吸引更多的资金,很多个人投资者认为员工自购的产品在业绩上会更加“稳健”;三是在市场表现较差的情况下,投资者信心缺失,避险情绪持续升温,产品募集难度较大,因此需要通过员工自购来保证产品成立。

  “基金自购并不一定是弱市市场下的必然行为。在强势市场和弱势市场均会出现,今年以来自购规模同比增加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年初以来由于受外部贸易摩擦的影响,国内市场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这也是自购规模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陈东说。

  天风证券分析师吴先兴表示,从近10年来基金持有人变化数据看,机构重配和管理人自购的基金产品有一定超额收益,但自购只是对产品信心的表现,并不完全等同于真实业绩优秀。从风格上来看,管理人持有规模大的基金更多地暴露在大盘风格上,收益波动相对不大。

  对于投资者来说,陈东认为,基金的风险更多是取决于基金的类型和投资策略,投资者在选择自购基金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应关注整个市场的情况,尤其需要关注基金产品管理人的资产管理能力。从历史业绩看,自购规模占比大的基金与普通基金区别并不大,仅是在持有人结构上有较大的不同,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情况选择是否投资自购基金。在自购基金中,普通的自购基金封闭期较短,一般在1个月左右,封闭期过后可随时赎回,投资者在选择此类基金的时候主要应该关注产品的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是否和自身需求匹配;在发起式基金中,多数产品是由机构定制的,并且产品要求员工自购持有期不少于3年,因此在投资策略上会追求绝对收益,比普通的自购基金更加稳健,但由于是发起式基金,封闭期也会比较长,投资者在认购、申购时应注意考虑流动性需求。

  近一年成立的多只爆款基金在营销时采用了自购的方式,例如中欧恒利三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基金打出自购跟投的口号,中欧恒利基金经理曹名长自购金额为500万元。具体说来,中欧恒利始终保持了相对稳健的投资策略,上半年在食品饮料、医药、电力等板块重点布局,并获得较好收益,虽然这些板块在三季度调整幅度较大,但是基金在三季度配置了宁波华翔等一些有竞争力有成长性的中小市值个股,在近期的反弹行情中表现不错。

  但是,也有一些中小基金公司通过自购的方式成立基金,业绩却并不尽如人意,金信基金股东和基金经理等人员分别自购了金信价值精选500万份,但是基金成立以来已经亏损45.89%,金信价值精选的基金经理操作很灵活,上半年看好的新能源以及5G概念表现不佳,基金经理在三季度大幅换仓,三季报披露的重仓股全部为新进,且集中在白酒、保险中,白酒板块10月的大幅调整也使基金净值继续下挫。基金换手率高、持仓集中度高、操作风格激进,在公募基金中并不多见,但是择时择股能力并没有跟上,导致了基金收益率垫底。

  基金自购体现了基金公司做强业绩的决心,是值得鼓励的行为。不过“自购”背后利用投资者跟风心理的营销策略也需要投资者擦亮眼睛,除了需要避开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能力存在问题的情况,还要注意他们对自购基金是否采取了赎回行为,综合判断该基金的前景。对于基金公司自购,不妨看成一个噱头,买基金还是要从基金经理、投资策略等基金本身的要素进行分析。投资者在投资这类基金之前需要谨慎甄别,了解后市行情、管理人的投管实力以及所管产品的业绩等综合因素后,再做投资决策也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