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基金收益,不等于我们投资基金的收益

  我们投资基金的收益,跟基金自己的收益,是两回事:基金收益≠投资基金的收益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基金的收益不错,但大多数人投资这个基金的收益却很差。回想起我以前特别爱举的一个例子,王大爷的故事。王大爷2014年7月份的时候,买了2万块钱的沪深300指数基金,到了2015年的5月份,王大爷打开账户一看,发现当初买的2万块钱的基金变成了4万块钱。王大爷心里很高兴啊,心想这个基金这么好,这么容易赚钱,我应该多买点。于是就从退休金里又拿了10万块钱,买了同样一只基金。然而这一次却出乎王大爷的意料,他第二次买的这10万块钱,不仅一分钱没赚,还倒赔了一万多。

  其实,如果在2014年7月份投资了沪深300指数基金,哪怕是在2015年股灾之后也是赚的。但为何基金自身是赚钱的,而这位投资基金的人,反而亏钱了呢?

  原因就在于仓位。大多数人的习惯是,在刚开始投资的时候少量投一点,不敢买太多,大涨之后才重仓买,而且越是上涨,越是后悔当初买少了。人性是不耐的。一般人遇到大涨,不会有耐心等待再次进入低估的时候才入场,所以往往在高点投入重金。于是结果就是,便宜的时候买的少,贵的时候买的多,自然收益不会好。

  之前我们也提到过,绝大部分投资者,是在牛市比较贵的时候,才开始投资股票和指数基金的。有超过70%的投资者,是在2007年牛市和2015年牛市期间,开户并开始投资股票的。并且是涨的越多,市场越贵的时候,开户的投资者越多、投资者投入的钱也越多。

  这就导致大部分投资者在股票上亏钱,出现了「七亏二平一赚」的情况。实际上,A股长期也是上涨的。从1991年以来,A股从100点涨到了2700点,也是上涨了27倍的。A股长期上涨,但是投资者却是亏损的比较多。因为在较贵的时候开始投资,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收益。

  所以,基金的收益,和我们投资基金的收益,其实是两回事。有的基金,单看过去的历史走势,收益很不错。但如果是冲着历史收益进去投资,很可能买在了高点,之后的表现就会变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反过来,在便宜的时候多买点,在贵的时候不买、甚至卖出,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收益。

  如何判断基金的贵贱?

  那如何判断基金是便宜还是贵呢?其实在判断贵贱这个问题上,不同基金判断的难度,是不同的。

  主动基金

  如果是一只主动基金,那么具体什么时候买,买什么品种,什么时候卖掉,都是由基金经理来做出判断。而且,基金经理并不会实时公布投资动向。所以投资主动基金,实际上就是相信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那么,我们作为投资者该在什么时候卖出主动基金,其实就很难判断了。有可能我们看到基金的表现不好,准备卖掉这只主动基金,而这时正好是基金经理准备重仓股票、一展身手的时候。

  也有可能我们看到基金的涨势不错,准备大举投资这只主动基金,而这时基金经理却准备卖掉股票、避避风头。节奏很难配合,基金具体持有的品种在短时间也会发生变动,我们自然不好判断主动基金是便宜还是贵了。所以有一种办法是投资主动基金的时候,超长时间持有,这样让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充分发挥自己的投资才能。当然了,选择一位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而且表现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也会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像2015年的时候,就有大量的优秀主动基金经理,跳槽了。主动基金就是把钱交给了基金经理,让基金经理决定是不是要买是不是要卖。相信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所以买主动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

  指数基金

  相比较而言,指数基金的判断就容易一些,比较方便就能识别出贵贱。股票型的指数基金,一般股票的仓位都在95%以上。而且因为指数基金要复制指数,所以一只指数基金持有什么品种、持有品种大致的比例等情况,都是确定的。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不参与指数基金的选股。所以,我们可以计算出每天指数基金的估值,用估值来判断指数基金的贵贱。

  虽然也不是100%的绝对精准,但比凭感觉来投资还是要准确很多的。然后我们再配合估值,在低估的时候分散投入,甚至越低买入越多;在高估的时候减少投入,甚至卖出。这样获取到的投资收益,实际上大概率比指数基金本身的收益还要高。这就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

  总结

  投资这件事,就好比赛车。车本身的性能好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车手的能力。同样一辆车,让新手开和让老手开,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基金自身的收益是一回事,我们投资基金的收益是另一回事。如果基金自身的表现原本就很出色,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然后我们再配合估值,在指数基金低估的时候分批买入,高估的时候分批卖出,就能大概率取得更好的收益。一个好的投资策略,可以让基金发挥出200%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