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刷屏:1周24只科创板基金获受理
上交所上周宣布,科创板开板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已上报相关产品的基金公司也正在全力备战,部分公募基金直言已准备就绪,等待科创板正式开板。从人员配置到投研方法,基金公司正根据自身条件扬长补短,力保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开展。
尽管新的发行制度和定价机制对基金公司的专业性和风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业内仍看好机构投资者的主导优势,积极把握科创板提供的丰富投资机会。面对新形势,业内人士表示,不能因为科创板交易规则的变化,就轻易得出科创板基金投资风险更大的结论。
加强重点行业人员配备
除申报相关基金产品外,多家基金公司也在扩充相关投研团队实力方面同步发力,为科创板业务的布局和发展储备人才。万家基金透露,公司已引进相关基金经理,加强科创板相关重点行业研究人员的配备。招商基金坦言,市场普遍预计科创板首批公司最快将在6月底之前上市,为此,公司配备专门的投研人员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华南一家公募副总经理表示,针对将来发行的科创板基金,公司正吸纳内外部TMT、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充实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专业研究团队。
“现阶段科创板基金筹备工作已上升到公司战略高度。除二级市场研究团队外,公司也在加强一级、一级半市场的投研力量。”上述公募副总经理表示,由于部分科创板上市企业尚未盈利,相较于主板市场,科创板投资要求投研团队从成长预期方面审视企业的发展前景、核心优势,据此判断其价值。基于这种类似股权私募的投资逻辑,公司未来会综合一级市场的视角观点和二级市场研究团队的研究判断,实现科创板基金的投研决策。
针对科技行业,一些基金公司先发优势突出,投研团队经过多年积累已具备跨市场、跨风格的投资经验。嘉实基金表示,科技行业是嘉实战略布局的六大研究方向之一。嘉实基金持续对科技行业进行全产业链和全产业周期研究,研究领域跨越创投、一级市场以及二级市场,长期跟踪的公司也拟在科创板上市,具备先发优势。
紧锣密鼓研究潜在标的企业
尽管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名单尚未出炉,各地政府密集摸排、走访科创板潜在上市企业,基金公司也在梳理储备的科创企业情况。招商基金告诉记者,公司正抓紧研究科创板的各项规则、可能上市的公司质地。
一家大型公募公司产品总监称,科创板上市标准显示出企业本身质地的重要性。具有核心竞争力但在当前制度框架下难以上市的行业细分龙头,仍是重点关注对象。事实上,科创板的加速落地使许多早先挂牌的新三板公司产生转板想法,其中一批明星公司已发布上市辅导公告,这些公司很可能成为科创板标的。
“相较于过去资本驱动的企业,科创板更青睐技术门槛高、商业模式新颖、市场潜力大、研发能力强的技术驱动型公司。”上述产品总监表示,为更好地掌握企业实际情况,他所在的公司最近对部分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以了解企业领导层、生产运作实况等。
一位资深基金经理表示,尽管科创板基金产品尚未获批,各家都在暗自发力。据他了解,部分基金公司根据一套自有筛选流程建立了“科创板潜力企业库”,目前库中有200多家企业。
具体到研究方法,万家基金认为,科创型企业整体财务指标不太好看,价值驱动的因素不再是资产周转或者是其他的运作能力,投资人可能更注重行业发展前景、团队能力。机构之间将比拼专业性,对行业理解深刻的公司将在对决中胜出。
科创板基金投资风险可控
目前科创板准备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基金公司坦承新制度将带来新挑战,但对科创板基金投资风险整体较为乐观。嘉实基金表示,科创板是一次增量改革和对于科技创新的引领,对相关行业的引导能够加速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和落地,促进整个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提升,有利于投资人分享创新企业发展成果。
博时权益投资主题组、投研一体小组负责人曾鹏认为,采用市场化定价是适合科创板发行原则的定价方式,这是由市场真实的供需状况决定的。尽管拟上市标的有一定稀缺性和政府扶持,但科创板公司也会受到A股中对标科技公司的估值束缚。而且从机构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的角度看,由于有锁定期的限制,机构也会对最终定价做出更多合理的预测,而不是采取博弈策略最终给出比较高的溢价。
“即使个别机构出现非理性因素,导致某些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定价出现较高的溢价。我们也能够从科创板内部比较、与A股/美股的比较中识别出来并进行相应操作,基金投资的总体风险可控。”曾鹏说,事实上,从第一批科创板企业的筛选过程看,大部分企业的质地好于A股中众多仅存壳资源的中小市值股票。
曾鹏表示,可以从两个维度防范科创板投资风险。首先,借鉴目前A股投资框架中的风控原则,回避企业财务有瑕疵、企业战略定位不清、产品终端销售收入与实际调研匹配度较低的个股等。其次,可以适度借鉴一级市场的投资风控思路,从主要管理层的个人履历、征信报告、公司员工、客户及竞争对手多维度访谈的方式进行风险识别,并最终辅助二级市场的投资决策。
招商基金认为,尽管投资难度将有所加大,但依然需要秉持深度挖掘、深度研究的原则,去筛选真正优秀、有壁垒且有发展空间的公司。这类公司可以放宽估值限制,但没有壁垒、资质一般的公司,估值是无效的。
上周24只科创板基金获受理
过去一周,科创板基金进入集中受理期。自3月4日(上周一)起,每个工作日均有科创板基金获受理,全周获受理的科创板基金达到24只,加上前几周获受理的科创板基金,目前获受理的科创板基金已经达到31只,上报的科创板基金也已达到45只,这意味着近七成科创板基金已获受理。
基金公司上报科创板基金的热情高涨,监管层也在加速推进科创板基金受理。
证监会官网显示,从上周一起,每个工作日均有科创板基金获得正式受理,且多数科创板基金自上报之日至受理,仅隔6个工作日。3月6日出现科创板基金集中受理的小高峰,当日共有广发科技创新、华夏科创板精选等10只科创板基金获受理,也是单日受理科创板基金最多的一天。
从公司来看,万家基金已有4只科创板基金获受理,是目前获受理科创板基金最多的基金公司,此外,南方、华夏基金也各有3只科创板基金获受理。
过去一周,博时科创板3年封闭运作、广发科创板精选等14只科创板基金陆续上报,预计这批科创板基金大概率在本周将获受理。截至3月10日,目前已上报科创板基金45只,其中,31只已获受理,占比近七成。
基金公司详解
三类可投科创板基金异同
在已经上报的科创板基金中,最受关注的当属14只科创板封闭运作基金。从产品形式上看,科创板封闭运作基金均采用灵活配置混合形式,不过,各只基金的封闭期并不一致,3年封闭运作最为普遍,也有基金采用2年封闭运作的模式。
业内人士透露,该批科创板封闭运作基金是交易所方面牵头设计的基金产品,与此前上报的拟投科创板基金的不同之处,除了有封闭期外,还可以参与未来的科创板打新,也有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设想。
除了科创板封闭运作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外,多家基金公司还上报了科技创新基金,加上此前成立的战略配售基金,这三类基金未来可参与科创板投资。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相关人士透露,名称中带有“科创板”的基金,要求在科创板投资上有一定的比例,而科技创新混合基金在科创板上没有投资比例,这类基金既可以投资科创板,也可以投资主板上市的其他科技类股票。目前上报的科技创新混合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中,沪深300指数占比75%;科创板3年封闭运作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中,沪深300指数占比50%,略低于科技创新混合基金。
不过,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反馈,目前基金公司只是自行上报科创板基金产品方案,之后无论在产品设计还是投资运作上,仍待证监会出台统一的细则。他所在公司目前投研优势并不在科技创新类股票上,因此暂时不急于上报以科创板为投资主题的新基金,未来大概率或是通过老基金参与科创板投资。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只想参与科创板投资,可选科创板3年封闭运作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如果仅看好科技创新概念,可考虑科技创新混合基金;如果仅打算参与科创板打新,则优先选择战略配置基金。因为与战略配置基金相比,科创板3年封闭运作灵活配置混合基金除了打新,还可在二级市场上配置科创板股票。”上述基金公司人士如此建议。
基金公司定价能力面临考验
在交易制度及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上,科创板的要求与主板不同,这对基金公司的传统估值模型、定价能力都提出了挑战。
平安基金称,站在公募基金的角度,由于科创板询价环节更加市场化,且在企业上市条件上有别于主板,机构的定价较难形成市场一致预期,申报价格确认的难度明显上升,机构间的价格博弈也会加剧,基金公司普遍是精研于二级市场,而科创板打新和投资则更需要战略性眼光,有一定的一级市场的特征,这势必要求基金公司研究人员建立完善的科创板研究体系以适应科创板的定价模式。此外,科创板股票打新或打破目前主板的“无风险”打新模式,基金公司也需要制定合理的打新策略和方案,加强基金管理人流动性和净值管理意识。
对于科创板打新,招商基金认为,打新制度以及其余制度无论怎么变,选股都需要对宏观、行业、公司的深度研究。深度研究不仅需要团队人员的专业素养,也需要平台资源支持。这也是基金公司所具备且需要充分发挥的长处。
“科创板的估值与主板上市公司估值不一样,以往主板上市公司估值主要依据上市公司未来盈利增速,未来基金公司对科创板的估值主要是参考同类,如美国或A股上市公司,不过若是同类上市公司在美股及A股市场都有的话,两地上市公司估值不一样,也会加大估值难度,总体还是会放宽对科创板公司财务上的要求。”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目前公司投研部门也在与投行密切联系,毕竟科创板公司从投资周期上偏早期,类似创投,投行对科创板拟上市公司更为熟悉。
上海一位基金经理也坦言,由于机构投资者对科创板公司盈利要求偏低,缺乏盈利中枢约束,更多参考同类上市标的市值,可能造成科创板二级市场股票波动较大。
公募投科创板风控为先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投资总监认为,科创板上市规则比创业板规则放开很多,对于投资人和市场发展都是好事。市场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创板开板初期一定股价大涨才算成功,这种观点过于片面。基于市场长期发展角度,科创板企业合理定价上市,平稳运行就算成功,但公司在科创板开板初期会持谨慎态度。
在他看来,科创板的市场定价机制和投资者理念均不成熟,基金公司在科创板开板初期不太容易给予准确定价。“从目前市场情况判断,不排除科创板初期出现资金热炒的局面,公募基金对于定价和估值更要谨慎,接下来投研团队需要进行相关配套培训和转型方能适应科创板投资。”
在团队转型方面,上海一位基金团队负责人表示,基金公司今后将针对科创板的上市企业建立一套有别于A股上市公司的投研体系,要打破现有的很多思考惯性,例如公司盈利预测、商业模式预判、不同市场间的投资者行为研究等。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表示,科创板企业和海外上市的部分中资企业类似,若基金此前有较好的海外中资股投资团队,对科创板企业的定价和估值相对更有经验,否则,科创板投资不太容易过渡。
他表示,无论投资哪种企业,最终仍需要着力于企业的基本面情况。“企业在行业的地位,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和可持续性,都是机构投资者需要关注的。公募基金投资科创板对投研团队提出的新要求是,对创新科技类型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需要构建更周密的研究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要看得远,甚至有时候比创始人还要看得更远,才可能在投资创新的企业中获得机会。”
谨防投资误区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海外投资团队负责人表示,从海外投资经验来看,基金公司投资科创板企业容易走入两种误区:一是以创新模式或科技行业发展迅速,周期较短,投资人若基于当前时点定价误判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公司所处竞争地位,容易过于乐观假设给予公司高估值;二是市场过热阶段受舆论和情绪影响,公募基金相对排名的考核机制,可能导致部分基金仍然买入相关过高估值的标的。
上述上海基金公司投资负责人也认为,一级市场股权投资人和二级市场证券投资的盈利模式存在差异,导致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人在判断一些相对盈利不成熟的项目时经常看不懂或者盲目乐观。
部分基金公司对于科创板持暂时观望态度。上海一家基金公司表示,基金子公司前两年在投资新三板上热情高涨,不注重合理估值和风险控制,导致目前公司一些新三板投资项目亏损巨大,母公司目前对科创板的态度比较保守,“结合公司自身情况,等待科创板平稳运行一段时间,且公司投研团队做好相关准备之后,才会正式介入科创板”。
华南地区某大型基金公司的策略投资部负责人称,科创板基金的投资还需等待具体标的明确以后再行分析。但他强调,基金公司无论投资科创板企业还是其他上市企业,最终仍然需要回归投资的本质,减少博弈层面的考量。科技和创新商业模式看起来再美,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创造利润和现金流,为股东带来回报这个终极商业命题。把握好这一投资基本原则,对待不同的企业困惑会少很多,随后再根据市场节奏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