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指数基金为何不会有老鼠仓?

  有不少基民朋友有一点误解,认为指数基金也有老鼠仓,这个担忧其实大可不必,其实只需要搞清楚指数基金到底是个啥就能轻松解除这个疑惑。

  指数基金(包括ETF),顾名思义就是以特定指数(如沪深300指数)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投资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由此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这是它的官方解释。

  其实指数基金的核心就是标的指数,而指数说白了就是水果拼盘,指数的成份股就是拼盘里的苹果香蕉梨子等等,拼盘里苹果放几个,香蕉放几个,这就叫成份股的权重。

  目前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水果拼盘”(如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主要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公司等指数编制机构来编制(这些指数编制机构是完全独立的第三方,和基金公司没有利益关系),这些指数发布之后,“拼盘”的构成及权重也会被公布出来,这一构成和权重只会定期由指数编制机构按照既定的公开规则来微调,基金公司推出的指数基金就照着这些拼盘的构成,买相应比例的香蕉苹果,复制这些拼盘。所以指数基金和它跟踪的指数走势几近一模一样,因为本身它们就是同源的。

  所以理解了上面这一点,我们就清楚了,指数基金这个“水果拼盘”的构成,不以其基金经理的意志为转移,基金经理完全不参与更不决定苹果香蕉梨子也就是个股的挑选和数量的确认,只是按照沪深交易所和中证指数公司等指数编制机构公布的配方来完全复制这个拼盘,持仓是透明的,基金经理除了基金建仓时要买入这些香蕉苹果来复制拼盘,以及在指数有成份股调整时跟随操作(抛售被剔除出指数的成份股,买入新纳入指数的成份股),其他时候并不主动操作,所以指数基金不会有老鼠仓。

  以华宝银行ETF(SH512800)为例,1.7亿元规模时和2.8亿元规模时的基金持股品种均是一样的,成份股的市值占比也基本不变,比如招商银行(SH600036)的市值占比都在14%-15%之间。

  这里有些基民可能还不大了解老鼠仓的确切含义,其实老鼠仓就是基金经理基于信息优势,利用公众未知的信息先行一步买入和卖出个股(基金产品的投资操作信息只在定期报告中简要披露,并不实时报告),由此在个股因基金的大笔买入、卖出而产生的价格波动中获利,相应的风险却由基金投资者集体来承担,这其实是证券内幕交易的一种形式。

  根据200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一百八十条,在证券、期货领域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等,将视情节严重与否进行定罪、处罚,同时,该修正案也进一步明确了严惩老鼠仓犯罪的条款,指出“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将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指数基金具有公开透明的特征,这规避了老鼠仓这种内幕交易套利的可能性,因为信息优势、内幕消息已经不复存在;同时指数的分散投资也使得具体基金产品对于个股的投资金额相对较小,对股价产生的影响不大,因此“先行一步”的老鼠仓操作也就失去了意义。综上所述,指数基金的管理者通常不太可能产生老鼠仓的行为,老鼠仓的弊端也很难在指数基金的投资运作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