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型基金踩准节奏
指数型基金踩准节奏
什么是“到点成立”,新《基金法》规定,当一只新基金在发行期间任何一个工作日截止时的累计规模达到了2亿份、认购户数达200人(或1000人)之后,就可立即停止发行,并立即开始办理相关的后续手续。
在股指一年内近翻番的行情中,采取“到点成立”策略的偏股型基金中,指数型基金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去年6月成立的前海开源沪深300指数型基金,其首募规模仅有2.34亿元,成立以来的业绩已经高达94.1%,虽然不及上证指数[-1.64%]的涨幅,但已算是权益类基金收益中的佼佼者。
此外,去年9月12日成立的鹏华中证地产指数[2.09%]分级基金,虽然其首募规模也仅有2.58亿元,刚刚迈过新基金成立门槛,但由于赶上地产股大涨的东风,成立以来业绩已经达到80.51%,大幅跑赢同期指数型基金73.15%的平均业绩,而该基金的规模也大幅飙涨至2014年年底的13.41亿元。
同样,赶在沪港通开启之前,于2014年12月23日迅速成立的南方恒生ETF基金,其首募规模也只有2.87亿元,募集期限为9天。数据显示,南方恒生ETF基金的业绩也趁着港股的走牛,迎来了业绩的小高峰,今年4月以来的涨幅就高达10.28%,成立以来的收益为12.93%,跑赢同期QDII基金8.44%的平均业绩。
“‘到点成立’的指数型基金之所以能够在各类型基金中业绩突出,主要是在牛市板块轮涨的当口,这些基金踏准了大涨的节奏,在市场有利于指数型基金的情况下采取‘到点成立’的策略是十分讨巧的。”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在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经理看来,“到点成立”只是公募基金一种良性的发行策略,可以使新基金提高发行效率、减少发行成本、迫使渠道做好持续营销,虽然通过控制基金规模可以防止摊薄收益,利于基金经理投资操作,但实际上对于基金未来收益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因此并不是做好业绩的保障。
不过,业绩并不意味着规模,前海开源沪深300指数型基金收益虽然不错,但规模却不增反降,截止到去年12月31日,其规模仅有0.3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