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24只基金提前埋伏券商股

  偏股基金持有券商股占净值相对较小,24只基金平均持股占基金净值比为3.70%。其中建信双利策略主题是三季度持有券商股只数最多且持股市值占净值比最高的基金,持有7只券商股,分别是光大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兴业证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此外,信达澳银红利回报、信达澳银精华均持有券商股超过2只,且持有券商股市值占净值比超过10%。

  上周,信达澳银精华净值增长了15.08%,信达澳银红利回报增长了12.33%,建信双利策略主题增长了11.52%,而同期沪指上涨了7.56%,均高于同期沪指涨幅。

  上周多个交易日内,券商股的涨幅不仅领先于银行股和保险股,也领先于其他板块,有基金投研人士认为,除了传言深港通年内将推出的导火线外,与基金之前对券商股配置较少有关。

  近日,招商证券发布证券行业10月财务数据点评:11月5日晚间,23家上市券商公布10月财务数据,业绩环比止跌大幅回升符合预期。单月营业收入225.63亿元,环比陡增38.11%,创今年3月以来最大增幅;单月净利润101.96亿元,环比大幅增长67.75%,同样创今年3月以来最大增幅;月末净资产8904.82亿元,环比多增165.63亿元,增加金额创股灾后最高水平。

  23家券商10月末净资产增加165.63亿元,呈现股灾后最大增长。大盘终现企稳回升,券商由于维稳所持的大量权益类资产终于月度盈利,归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权益类资产盈利推动净资产环比大增。同时大多数上市券商“净资产变动-净利润”项呈现正值,表明净资产的资本公积科目10月份不再吸收浮亏,转而开始“养膘”。股指近期连续回升,券商自营和上缴证金的权益类配置部分对公司的影响正由完全负面转向平衡水平,并且长期大概率将是正面贡献。市场负面情绪发泄完毕后正对该部分重新估值定位。

  海通证券近日发布的券商行业深度报告则认为,券商经纪业务的转型将是互联网与传统业务相结合,同时催生财富管理等高附加值业务的模式。建议关注华泰证券、国金证券和广发证券。

  机构博弈券商股净流出2.42亿元

  记者在统计中发现,机构专用席位的资金在部分个股中处于大量净流出状态。机构资金对券商股并不全然看好,15亿元筹码流入的同时亦有约18亿元筹码流出。

  从交易异动信息来看,流入量最大的券商股是东方证券。11月4日至11月6日,买入前三席位均为机构专用席位,流入资金分别为18061.86万元、13788.95万元、12636.92万元,占比2.14%、1.63%、1.50%。然而三日内卖出的多个席位亦为机构专用席位,卖一机构席位当日卖出40405.29万元,占比4.78%。此外,卖四卖五亦为机构席位,分别卖出7873.84万元、7578.36万元,分别占比0.93%、0.90%。

  2015年三季报显示,国联安鑫安、诺安鸿鑫保本、信达澳银信用债A三只基金重仓持有东方证券,其中国联安鑫安持有25.00万股,持股总市值409.25万元,是持有东方证券数量最多的基金,而诺安鸿鑫保本、信达澳银信用债A持有数量较少,均不足五千股。此外,三只基金持有该股占净值比均不足0.1%。

  此外,光大证券和国投安信均有2亿元以上的机构资金流入。光大证券11月4日至6日三天异动时间内,买三席位为机构席位,买入23880.18万元,占比2.63%。但异动期间内,卖二席位亦为机构专用,卖出22614.49万元。国投安信11月4日至11月6日三天异动时间内,买一机构席位买入11347.86万元,占比2.73%。此外,买四及买五机构席位分别买入5253.23万元、5182.49万元,分别占比1.26%、1.25%。异动期内,卖一机构席位卖出38098.14万元,占比9.17%。卖二机构席位卖出5853.38万元,占比1.41%。机构资金流入流出量均较高。

  西部证券11月5日、6日单日交易异动信息及11月4日至6日三日内交易异动信息显示,共3个机构席位合计买入16345.03万元,无机构卖出。11月4日至6日,机构专用席位买入方正证券30547.98万元,占比3.88%,但卖出22164.54万元。

  广发证券,11月6日,买一席位为13558.08万元,占比3.31%。卖四席位为9862.05万元,占比2.27%。此外,大宗交易信息显示,上周机构通过大宗交易渠道买入385.00万股,合计6891.50万元。11月6日机构席位买入国信证券4178.32万元,占比为1.45%。

  交易异动信息合计显示,上周一周机构席位资金在券商股中流出合计为17.90亿元。2只券商股的机构资金“只出不进”。分别是东北证券,11月6日异动交易中,机构席位卖出6047.69万元,占比1.19%;东兴证券的机构席位在11月4日至11月6日,卖出18519.51万元,占比4.75%。业内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部分券商股遭机构资金抢筹的同时,少数券商股遭大额抛售,整体看来,机构对此轮券商股态度较为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