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基金专户业务似乎正陷入寒冰季

  记者日前从多家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人士处了解到,监管层日前叫停“劣后委托人下单交易类的结构化资管”的新增业务后,基金专户的业务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

  一方面,A股剧烈震荡之下,场外配资被禁、期指实施限仓以及配资类结构化资管的停发,让基金专户在二级市场业务面前遭遇较大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实体经济持续下滑,资产荒大背景下,大量优质融资项目资源流向了标准化债券市场,离开了基金子公司为代表的非标渠道。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子公司之所以陷入业务冰期,与其此前对通道业务过多依赖的“荷兰病”有关,而若想改善现状,应当加大对带有主动管理、风险定价特点的新兴业务的开拓力度,并在风险管理能力和专业人员配备上进一步提升。

  场内业务受累政策变动“因为上半年股市比较火,所以今年很多业务都是冲着二级市场去的,无论是配资还是私募通道都做了不少,但按目前的监管口径,许多业务都做不了,子公司的日子不好过。”

  陈飞所透露的二级市场业务受限,主要是指基金子公司自去年底以来大量开展的场外配资通道业务,其形式主要包含下设伞形账户、劣后交易类等私募外包等模式,而目前两类业务均已受限。

  事实上,前述业务受限与监管层在今年A股经历巨大波动后的降杠杆举措有关。在证监会8-9月间针对场外配资实施清理后,下设伞形账户已被列为违规活动。而近日,针对劣后交易类资管的核查与清理也在进行。

  记者了解到,监管层日前已叫停涉嫌以“优先级委托人享受固定收益,劣后级委托人直接拥有下单权”形式开展配资业务的结构化资管产品的设立,而在该类业务中布局较重的基金子公司无疑将承受较大冲击。

  “带Homs分仓账号的伞状配资在9月左右就已经停止了,现在则是人工盯盘的劣后做投顾模式也无法延续了,”陈飞坦言,“这部分业务主要体现为结构化分级产品,已经成为子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了,规模做得比较多,整个行业大概要在几千亿。”

  记者从权威渠道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仅在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专户渠道中,划分为股票、混合类的存续分级产品规模合计约为6558.24亿元,而在陈飞看来,配资类分级产品在其中将占据较大比例。

  事实上,今年9月以来的股指期货限仓令也让部分基金子公司开展的量化投资外包业务受到殃及。

  “在阳光私募业务中,子公司还比较多地给稳健偏好类的套利策略提供外包业务,因为传统的阳光私募抢不过信托的渠道,”陈飞表示,“但现在限仓限成这样,量化的许多策略显然没法操作,所以这类业务也做不起来了。”

  而除配资业务本身增量遭到监管叫停外,部分公司还遭到相应处罚,这更给基金子公司在业务拓展积极性蒙上了阴影——就在11月初,监管层分别对国金基金、银河基金等四家机构采取过暂停资管计划备案3个月或6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12月4日,证监会再次宣布对3家基金公司和5家子公司进行专项检查。

  “业务已经很难做了,还得留意盯着管理层的动向,”北京地区一家基金子公司项目经理表示,“现在大家都在关心和打听是哪几家要被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