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坦言尊重市场方能长青
回顾2015年,公募、私募基金上半年陷入狂热,在非理性的情绪下,机构的动作开始变形、扭曲。股市6月中旬开始的巨幅调整,让公私募从天堂急速落入地狱,“大幅回撤”、“爆仓”、“清盘”一度弥漫市场。
面对异常的市场波动,有私募选择离场,亦有机构选择重整旗鼓。业内人士指出,在经济转型升级找到替代房地产的支柱行业之前,投资机会仍然在“中小创”。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处在转型期,股市会伴随创新而走出慢牛行情。股市投资应及时捕捉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即新产业、新模式、新技术和新产品。
基金发行火爆
“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就不会做私募。”12月中旬,深圳前私募李亮(化名)说。早在11月,他就把自己所管理的数只私募产品,转让给另一家机构。
在去年底发私募产品之前,李亮一直在用自有资金和部分朋友的资金做股票。“资金量小,也不做杠杆,一个亿左右,很好腾挪,不能说赚很多钱,但也算小康。”他说。在一些机构朋友的“怂恿”下,他在去年底开始发第一只阳光私募产品,由于业绩优异,今年4月更是一口气发了两只结构化产品,“悲剧”自此埋下伏笔。
今年上半年,资金入市的疯狂,让不少机构记忆犹新。“到4月时,基金已经非常好卖了。到5月简直疯了,几乎天天出现日内秒杀基金,还有不少百亿级基金。以前渠道的同事还经常和我们沟通,看重点推荐哪些基金给客户,到4、5月时,已经不怎么和我们商量,基本只要和热点稍微挂钩的主题基金都好卖。”谈起上半年发行市场的火热,北京一公募基金投资总监黄光(化名)颇为怀念。
黄光所说的,注定要写进公募基金的发展史。Wind数据显示,规模长期徘徊在3-4万亿的公募基金在今年3月首次突破5万亿,并以每月5%-6%的幅度递增,6月更是爆发性地环比增长21.1%,在7月达全年最高规模7.27万亿元。剔除市场本身上涨带来的净值增长后,今年7月之前每个月基金的份额增长都维持在超1000万份,最高时超过7000万份。
“众所周知,基金销售有滞后性,4月公募规模进入真正的爆发期。”黄光回忆,到4月时,市场有四只百亿元基金,更有三十余只规模超50亿元的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全市场超过百亿元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达27只,除去7月中下旬嘉实、华夏、易方达、招商、南方成立的5只400亿“巨无霸”,其余基金中,100亿和200亿规模的基金几乎均分天下。
统计显示,2月公募基金仅发行18只产品,份额不足400亿份。到3月,数量大增350%,全月共发行1795.25亿份。4月这一数字再度飙升,全月发行新基金80只,份额更是飙升至2308亿份。“同样的事情,还要追溯到2007年,很久没碰到这么好的发行市场了,轻轻松松就能募集几十亿、上百亿规模的新基金。”深圳一位中等规模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当时如此表示。
私募基金也在上半年实现爆发式增长。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备案的阳光私募管理人为5852家,仅上半年,私募机构的增长数量已较2014年年底(2185家)增长超过160%,接近2013年底私募机构数量(977家)的6倍。私募管理的资产规模增长也极快,私募证券基金的管理规模已达12577.39亿元,突破万亿元关口,而私募行业规模在2014年年底刚刚突破4000亿,2013年底仅为3017亿元。
“以我们公司为例,仅在3月、4月就成立了近12只新产品,不到半年时间,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翻番。”深圳一位私募公司市场总监说。
与当时新基金销售火爆场面相呼应的是,公募基金经理“气势如虹”的离职潮,许多人甚至放弃了高达数百万的年终奖,毅然奔私。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数量达293人,其中4月至6月的离职人数占到近一半。
即使如此,不少机构还在期望吹出更大的“泡泡”。“我记得很多人拿当时的情况和2007年作比较,因为在2007年的基金销售热潮中,也出现了很多百亿级别的公募基金,得出的结论是,现在的人民币储蓄存款和流通市值都是2007年的两倍有余,所以公募基金规模或许还未达到2007年巅峰时期。”黄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