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私募基金乱局:审批暂停、失联又发新牌照

  (https:/fund。cngold。org/)2月11日讯近日,一则北京市工商局下发的“在全市范围内暂停投资类企业登记”的通知在市场传开。

  该通知列有五条内容,其中第一条明确,暂停核准包含“投资”、“资产”、“资本”、“控股”、“基金”、“财富管理”、“融资租赁”、“非融资性担保”等字样的企业和个体户名称。第二条为暂停登记“项目投资”、“股权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投资顾问”、“资本管理”、“资产管理”、“融资租赁”、“非融资性担保”等投资类经营项目。

  不能在工商注册就无法成立公司,有市场人士将此举看作为私募牌照收紧的一个举动。

  此前由于私募基金实行备案制,准入门槛低,不少非法互联网金融公司就借此便利,设立私募基金公司进行融资,从而推动了私募基金的跳跃式增长。截至2015年11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3705家,实缴规模3.82万亿元,其中17371只是2014年8月21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实施后新设立基金,认缴规模3.13万亿元,实缴规模2.50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监管层已经收紧私募基金备案,将其与P2P、众筹划清界限。2015年11月23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的问题解答》中明确,包括P2P/P2B、众筹等在内的相关平台将不予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还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名称和经营范围做出要求,对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不包含“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相关字样的机构,协会将不予登记。

  私募基金行业乱象

  1月11日,中投金石(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投金石)等四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因存在失联情况而被基金业协会警示。而截至1月12日,基金业协会自去年11月以来以公示存在失联(异常)状况的私募机构数量已有20家,除前述四家机构外,目前已有14家被确认失联,而融易融(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中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两家机构则已主动与协会联系并提供了书面说明。

  一、利用协会备案登记做增信背书!

  “和正规机构比,私募产品不好发,所以打擦边球把协会备案登记在宣传中暗示为增信措施,这并不鲜见。”一位接近基金业协会的基金子公司中层人士坦言。“监管层对这类事情也很担忧,因为私募明确的原则是市场化发展,监管机构不对产品质量做保证,但一些私募这样做又把协会推到了难做的境地。”

  事实上,基金业协会也对私募机构将其作为潜在信用背书的可能性进行了预防。

  “协会对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信息不做实质性事前审查。公示信息不构成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管理能力、持续合规情况的认可,不作为基金资产安全的保证。”基金业协会强调。

  二、违规代办注册

  此前,部分机构违规代办注册的情况也被曝光。1月7日,基金业协会公告称,基金业协会发现部分网站涉嫌冒充协会“官方代办机构”或涉嫌采用虚假宣传及类似手段办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并于2015年11月24日发布《中国基金业协会关于登记备案工作的严正声明》(以下简称《声明》)。

  《声明》发布后,部分涉嫌违法网站更正了网站内容,删除了涉嫌违法内容。基金业协会通过授权律师对相关事实进行认真核查,根据核查结果与其采取的整改措施,对涉嫌违法代办机构分别采取相关法律措施。

  三、投资起点变相降低

  目前私募投资人门槛并没有得到真实落实。原则上,目前的门槛是“1000万+100万”“300万+100万”的标准,即:机构投资者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单笔投资不低于100万为合格投资者,自然人投资者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单笔投资不低于100万为合格投资者。

  但由于《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尚未完善对“1000万”和“300万”进行有效确认的配套制度,实践中被不法者演变为“100万起投”这一个门槛。面对非法集资等不法行为时,“100万”的门槛被通过各种非法汇集、变相拆分等方式突破,使大量不合格投资者成为募集对象。

  行业乱象背后的原因

  私募基金的乱象是由于大部分的私募基金涉足了债权融资类项目,而这本是监管层以及基金业协会所不鼓励的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债权基金乱象早在新《基金法》相关制度落实前后就曾一度暴露,彼时表现形式为管理人发起设立有限合伙基金从事融资类业务;而在基金业协会开通备案制度后,仍然存的问题是,大部分融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则以“股权投资基金”的名义延续此前的业务。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或与基金业协会并未为该类基金产品提供分类划分窗口有关。根据现行分类公示规则,私募基金仅划分为证券、股权、创业、其他四项,并未包含债权类或融资类。

  有记者发现,多数债融类项目管理人在备案时将自己标注为股权投资类基金,而非其他类,例如在前述20家失联私募中,18家均宣称自己为股权类私募。

  “这和缺乏对同类基金的特别监管有关系,从分类来看,监管层并不鼓励出现这种投资于债权融资项目的产品,但不鼓励并不代表这个需求就不存在。”前述地产基金投资经理指出,“多数做(融资)项目的私募都备案成了股权私募,因为备注其他类又怕被当成非主流产品,但实际上你发的是融资产品,怎么能是股权呢,这就衍生了信披的瑕疵。”

  鼓励保险资金开展私募股权基金

  行业也有好消息,保险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有望再度放行。

  保险“新国十条”的出炉和实施,为保险行业进军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提供了政策保障,首次明晰保险资金可以涉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范围包括成长、并购、新兴战略产业等,同时可以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新兴战略产业基金、不动产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相关母基金,重点投向国家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养老、健康医疗服务,互联网金融等产业。

  据了解,去年初保监会审核批准的两只保险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目前的收益表现均不错。其中,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合源资本主要为新三板投资基金,阳光资产管理公司旗下阳光融汇医疗健康产业成长基金为专注医疗健康领域的并购基金。未来,保险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大多会围绕医疗、养老、健康、金融、环保、消费等行业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