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绝对不能加杠杆炒股比买房好吗
人们短期内恐怕难以忘记这段时间持续的市场震荡。但人们也不该忽视,近几年来,市场最大的亮点就是监管改革。
近年来,监管人员在增加,处罚案例也在增加。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对万福生科与光大乌龙指的重罚。2013年5月10日下午3点30分,证监会发布对万福生科和平安证券的处罚。对平安证券罚没7665万元,暂停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万福生科保荐代表人终生禁入证券市场;时任平安证券的几位高管也被处罚。龚永福夫妇也将3000万股万福生科股票质押给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万福生科的中介机构补偿开创了先河,而后进入制度,成为制度进步的代表。
光大乌龙指事件的罚金是5.2亿元,对事件相关责任人员徐浩明、杨赤忠、沈诗光、杨剑波终身证券期货市场禁入处罚。无论后人怎么看,上述处罚已经是现行环境下的重罚,并且中介补偿对于监管制度的有效推进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一些政策为未来的注册制埋下了伏笔。
这两年,A股市场的弊端逐渐显现,这些弊端以往就有,但在特定的环境下又被放大。
A股市场投资回报率不如存款,上市公司现金流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钱军在《A股必须知道这七大真相》一文中指出,A股上市公司虽然投资规模大于其他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的上市公司,但以净现金流衡量的投资收益却小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和其他金砖国家(比如巴西和印度)的上市公司。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最近几年,净现金流水平甚至低于经济滞涨的日本公司。
这说明A股上市公司的总体投资效率低下,除了过剩产能行业中经营不善的企业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上市公司的资金被“掏空”——当大股东及关联方以各种方式从上市公司拿走更多资金和资产的时候,公司的净现金流就会降低。
因此,A股绝对不能加杠杆,一旦加了杠杆后获得最大收益的就是A股的利益阶层。
2015年A股大跌,但融资创出新高。数据显示,除去停止实施的案例,2015年A股共有890家上市公司发布定增预案,调整后的融资规模达27599亿元。此外,2015年有586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向增发,规模超过12174亿元。
这两组数字均创出历史新高。此前的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2月2日,A股定向增发、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发行等股权再融资的总额高达7906.71亿元,是同期IPO融资规模的十倍左右。
以“变动截止日期”作为统一口径,2015年1175家上市公司“大小非”合计减持金额高达456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100亿元增加了一倍多,同时创下A股史上的新高。
也就是说,2015年尽管是震荡不安的年份,却是“大小非”与上市公司融资的丰收年。根据历史数据,这样的丰收与上市公司业绩和投资回报的关联性不高。在这样的市场中,杠杆加得越高、市场越疯狂,普通投资者的结局越悲催。因此,这样的市场绝对不能加杠杆,尤其是高杠杆。在不成熟的市场,加杠杆是致命的。
市场震荡,显示出监管层对市场的控制力度还不够。最典型的是股指期货,市场已经哀鸿遍野,有境外操盘手以程序化交易方式获得千倍以上的收益,但我们的行动却很迟缓。
熔断同样如此,熔断是国际通用的手段,在中国却没有实践成功,这说明我们对于A股的疯狂与大资金的力量还要有更深刻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