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指数基金的几种作用分析
投资指数基金的几种作用分析。首先,指数基金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机构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核心资产。
一、“核心——卫星资产配置”与指数基金
由于机构投资者对风险管理的日益重视,传统的投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核心——卫星资产配置”策略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为达到预定的投资目标,并且有效控制投资组合的相对风险,机构投资者往往把一部分资产投资于指数化产品,把这部分资产相对目标市场的风险降低为零,这部分资产称为“核心资产”;其余资产进行主动投资,分别投资于各类风格的基金或特定股票,以求获得部分超额投资回报,这部分投资称为卫星投资。
“核心——卫星资产配置”将主动投资策略与被动投资策略有效结合起来,兼备指数化投资低成本、低风险、长期收益稳定可预见和主动投资获取超额收益可能这两方面的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在有效控制相对投资风险的前提下获取超额投资收益的机会。应用“核心——卫星资产配置”策略以后,即使个别“卫星资产”的投资出现失误,也不至于影响到整体资产的投资绩效。
正是因为“核心——卫星资产配置”策略在机构投资者中的广泛运用,指数基金在机构投资者当中的持有比例不断上升,据“养老金与投资”杂志2002年的数据,全球6万亿美元的养老金资产,其中2.5万亿用于被动指数化投资。
“核心——卫星资产配置”策略
二、指数基金在投资中的蓄水池作用
指数基金不但广泛应用于资产配置,在投资管理中也常常起到“蓄水池”的作用。机构投资者在调整目标资产的配置比例和目标资产的投资方向的时候,指数基金可以成为投资调整的中转站。例如,某机构投资者原来在股票资产中的配置比例为30%,由于该投资者对市场的看法发生了变化,计划将股票资产的配置比例从30%提高到50%。在投资的调整过程中,该机构投资者短期内很难找到足够的具备投资价值股票或者找到足够的投资组合经理来委托投资管理,这个时候可以把这部分资产投资到指数基金中,来分享股票市场成长带来的投资回报,避免“踏空”的尴尬局面。在找到足够的可投资股票或投资组合经理后,还可以将资金从指数基金转换到目标投资方向上去。引入指数基金作为投资管理的“蓄水池”,可以使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管理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指数基金在投资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机构投资者非常重视投资风险管理,风险预算在投资风险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在风险预算较为严格的情况下,完全主动投资很难达到风险预算的限制要求,在投资中引入指数基金以后,指数基金可以稀释相对风险,使组合的风险指标达到风险预算的范围内。以下图为例:某主动投资组合的风险预算设为±2.5%,在引入30%的指数化投资以后,另外70%主动投资部分可以承受的风险可以扩大到±3.57%。同样,引入40%的指数投资,主动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扩大到±4.17%。
对于养老金、保险资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指数基金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养老金的资产规模较大,常常需要委托给多个投资组合经理来管理。这些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各有各自的风格,风险水平不一,整个养老金投资组合有可能超出风险预算的要求,指数化投资组合的引入可以把风险水平降低到风险预算的范围内。
四、指数基金与“波段操作”
在中国,相当一部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习惯于短期的波段操作,通过“择时”获取短期差价收益。尽管国内外实证研究表明,“择时”操作不具备可行性,但“波段操作”方法在投资者当中仍然有相当的市场。
指数基金非常适合这类投资者用来作为“波段操作”的工具。由于指数基金严格跟踪目标指数,其收益率就是目标指数的增长率。在这类投资者认为“相对低点”的时候买入指数基金,在“相对高点”卖出,可以有效达到“波段操作”的目标要求。而用股票做“波段操作”,由于股票涨幅和指数涨幅有偏差,容易出现“赚了指数不赚钱”的情况。用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来做“波段”也容易出现同样情况,在上涨行情中,主动管理股票型基金因为仓位等其他因素的限制,很难跟上指数的涨幅。
总之,尽管指数基金作为被动投资产品,其投资理念完全不同于主动投资,但两者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把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和主动投资有效结合起来,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指数基金的特性不断被投资者所认识,其在投资中的应用空间是巨大的。
关于投资指数基金的几种作用大概就介绍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