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投资有风险吗?如何应对私募基金投资的风险?
私募基金投资有风险吗?如何应对私募基金投资的风险?近年来,我国的私募基金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伴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一些法律、合规及道德等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私募机构违法违规经营,甚至恶意非法集资,给投资人的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作为一般的投资者,如何挑选合格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俨然成为一道难题。本文旨在对私募基金行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投资私募基金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对私募基金的投资起到一些辅助作用。
一、私募基金定义及其特点
私募基金,顾名思义,就是私下或直接向特定群体募集的资金。与之对应的概念是公募基金,即向社会大众公开募集的资金。私募基金在金融领域算作另类投资,其主要特点如下:
缺乏流动性
难以确定市场价值
有限的历史收益数据
需要大量的投资分析作为保障
从投资的范围来看,私募基金可以投资公司债权、股权、不动产等多种资产,可以说投资范围非常宽泛。从组织架构上看,私募基金也有公司制、有限合伙制、以及契约型基金等。目前市场上采用比较多的形式是有限合伙和契约式基金。从基金结构上看,私募基金可繁可简,比较简单的形式就是基金直接投资于债权、股权等资产,由基金管理人进行直接管理。另外还有基金中的基金(FOF),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母基金形式。基金中的基金与普通基金的主要区别是基金中的基金是以基金为投资标的,而不是直接投资于底层资产。两者各有千秋,一只母基金可投资于多个管理人管理的子基金,有利于分散风险,但由于有双层结构收费问题,投资成本较高。单层基金由于直接投资项目,更加简单明了,透明度更高,并且由于没有双重结构收费问题,投资人投资成本更低。
虽然私募基金分类众多,投资范围也广泛,结构也可以非常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投资人在选择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产品的问题上,只需要把握几个基本原则,即可在大方向上把控投资风险,避免陷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二、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产品挑选原则
在众多备选中选择合适的管理人及产品并非易事。结合目前国家的经济走势和战略,私募股权类的产品将逐渐引领市场。在供给侧改革推进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企业纷纷寻求降低负债率,从而轻装上阵,在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上寻求突破。国家层面上,政府正在力促资本市场,特别是股权投资市场的进一步完善。虽然股灾的伤痛犹存,但随着交易制度、退市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推出,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有望获得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由于我国民间储蓄率较高及多年的投资习惯,传统固定收益类产品比较受投资者欢迎。但在目前宏观经济下行以及企业去杠杆的迫切需求下,传统债权的风险也逐渐暴露。私募基金的投资人需要仔细鉴别各种投资产品的潜在风险,做好均衡的资产配置,以求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
如前所述,私募基金具有风险高,流动性较差的特点,因此在基金管理人的选择上,也需要投资人仔细甄别,目前,市场上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挑选存在一些误区。
很多投资者认为名气越大的管理人水平就越高,产品的收益也就越好,这种认知存在很大误区。由于私募基金发展历史并不长,并且具有难以确定市场价值及历史收益数据有限的特点,盲目认名气往往带来负面效果。很多机构并不具备雄厚的投研实力,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公关、宣传上,甚至虚假宣传历史投资业绩,这其中隐藏着很大的道德风险。专业的投资机构需要丰富的人才储备和扎实的金融功底,金融市场上盲目追风最后基本都会得不偿失。因此投资人虽然不一定是专业投资者,但在做出投资决定前也需要认真思考,慎重做出投资决定。
三、私募基金投资潜在风险及应变措施
私募基金的特性决定此类投资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为。私募基金普遍期限较长,并且运行期间基本处于封闭状态,投资人无法短期内实现变现。但如能挑选好管理机构及产品,长期限的产品更有利于实现高收益。
投资者在投资私募基金前,需要向投资机构确认自己满足合格投资者的条件。由于私募基金的潜在高风险,此类投资并不适合对投资流动性要求较高,短期内需要现金的投资者。高净值客户需要确认自己的抗风险能力,秉承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这样才能不计较一时得失,获取稳定收益。
投资者应积极询问基金的投资标的和投资机构的投资理念。如有条件,投资者应实地调研所买基金产品的管理机构,并与一些核心投研人员交谈,了解机构的投资流程,包括前期项目筛选以及投后管理的一系列流程,加强对机构投研能力的了解。
非法集资的一个普遍伎俩就是用高收益且安全稳定的描述来吸引投资者,继而通过高息揽储的方式将投资者的资金转移。正规的私募基金机构发行的产品均有银行、券商或者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对资金进行全托管。管理人的资金投向被全程监管,托管人在收到管理人的划款指令并确认投资真实性后才会执行划款。投资者须充分了解资金的托管情况并查阅资金托管合同,确保资金安全,以免踏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