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ETF基金七大投资误区分别是哪些?

  ETF基金具有几个比较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兼具股票和指数基金的特色,交易成本较低,套利快,高透明等等,但是ETF基金也存在几大误区,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ETF基金七大投资误区分别是哪些?

  误区一:只是供大户专享。不少投资者误认为ETF投资门槛太高,最小申赎单位少则几十万份、多则百万份且一篮子股票的实物申赎方式繁琐复杂,只适于资金量大的投资者参与。其实ETF份额可以像股票一样挂牌交易且免印花税,一手(100份)为起点,资金量小的投资者也完全有能力参与。

  误区二:只能在牛市获利。随着ETF应用范围的拓展,很多应用策略是与市场所处的牛熊阶段无关的。例如,有波动即有获利机会的波段操作策略,有价差异动即有获利机会的配对交易策略,又如纳入融资融券标的ETF在市场下跌行情中融券卖空等。

  误区三:只用于投机短炒。ETF兼具交易和配置功能。作为指数基金,ETF能完美肩负起中长期指数化投资和组合资产配置的使命,且交易成本和跟踪误差远低于普通开放式指数基金。随着跨境ETF、固定收益ETF、商品ETF乃至杠杆ETF等创新产品陆续推出,ETF可提供更加丰富的中长期资产配置解决方案。

  误区四:只热衷套利交易。一、二级市场瞬时套利仅是ETF众多应用策略中的一种,且获利空间已很小。除波段操作和资产配置外,日内T+0交易、行业轮动、风格轮动、市场中性、多/空等诸多策略都已应用于实战。即便在套利交易中,多策略事件套利、期现套利、跨市场套利等也不断拓展着ETF的应用边界。

  误区五:只认为风险极高。股票ETF近乎满仓运作,净值波动较大。但ETF可被看作众多成分股组成的“超级股票”,相较于单一个股,可充分分散风险,对于资金量小或选股能力较弱的投资者,ETF恰是分散个股非系统性风险的优良工具。

  误区六:只盯住高深策略。有的投资者认为ETF交易应用策略越复杂,交易系统越尖端,交易频次越高,则获利概率越高,收益越高。但实践证明,ETF交易策略复杂程度、交易频率与收益率并不一定成正比。实战中,普通投资者亦有很多机会通过分析简单的技术指标,甚至利用简单的定投策略获取满意的回报。

  误区七:份额变化常看错。有投资者在发行期认购了ETF后很容易看错ETF的份额变化,觉得自己认购的ETF规模怎么突然大幅缩水。其实,ETF成立时的份额和它运作后公告的份额是不同的。

  每一只ETF在成立、建仓完成之后,正式上市之前,都要进行“份额折算”,以使ETF的净值和它跟踪的指数建立一个比较直观的联系,方便上市后投资人的投资。以上证中小盘ETF为例,该ETF根据2011年3月11日的上证中小盘指数收盘值3683.60点,对基金份额按0.27331199的比例进行了缩减,折算前每单位基金净值为1.007元,折算后每单位净值提升为3.684元,基金份额按以上比例缩减。

  当然,也有反方向的份额变化。比如,一些ETF本来是将份额按照指数的千分之一进行折算;上市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拆分,将份额按照指数的万分之一进行折算,这样份额会增加10倍,基金单位净值则直接变成几毛钱。

  因此,投资者在看ETF份额时,需要看清楚其是否进行了份额折算或拆分;份额的变化会导致单位净值的变化,以及ETF单位净值和其跟踪指数的关系的变化。